未来的路我会自己走下去好医师网
80岁老父陪脑瘫儿子康复训练四年多,步行总路程超1万公里,如今父亲癌症晚期未来的路我会自己走下去来源:新文化报 - 新文化网
自从父亲被查出患癌症后,一直由姐夫(右)陪着刘飞走路锻炼 本报记者 黄云龙 摄
三年前的九月,长春,彩云街上。周先生等待出租车时,一双身影进入视线,他们相扶相依缓慢前行,宛如一个整体。这两人,一老一少,衣着简朴。老人看起来七十多岁,微猫着腰,身体贴在青年身后,双手扶住他的双臂,粗糙的手背现出清晰的手筋。青年的个头儿比老人高很多,骨瘦如柴,双腿僵直,如机器人般挪动着细碎的步子。
当时,周先生与两人相距不到20米,可他们却走了近两分钟。三年后的九月,还是在彩云街上。青年还如往常地那样走着,可身旁却换成了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男子。青年叫刘飞,好医师网,今年38岁,旁边的男子是他的姐夫杨国范,他们的家就住在附近的银湖柳苑。彩云街是刘飞每天走路复健的必经之路,曾经扶他同走的老人,是他八十岁的父亲刘俊义,已经陪他走了四年多,好医师网,风雨不误。
直到几个月前,父亲因癌症晚期住院,才不得不将陪儿子走路的任务交给别人……
迟到30多年的确诊:脑瘫
“脑瘫,脑部神经受损,四肢经常抽搐。”9月2日,在银湖柳苑小区20栋刘飞姐姐的家中,刘飞坐在沙发上,对于自身的病情,他用极为不畅的语言表达,其实5年前他才真正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
刘飞说,他的老家在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3岁时,他突发高烧不退,去医院也查不出病因,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和家里经济状况所限,一再耽搁,病情愈发严重。“医生后来说,发烧烧坏了脑部管运动的神经,我肌肉张力过高,经常会抽搐。”刘飞说。
2008年,刘飞的病情加重,父亲陪着他来到长春看病,住在姐姐家,经过一番检查,医院给出折磨他30多年的罪魁祸首的名字:脑瘫。
四年多的康复路:超万公里
这病能治疗吗?四肢抽搐能缓解吗?医院给出的答案不太乐观:得需要做康复训练。而这还是钱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刘飞的情况稍有好转,父子俩就选择回老家,未过一年,病情复发了。“父亲有点后悔没听大夫的,做做康复训练,最起码可以让我少遭罪。”刘飞说,随后,父子俩再次来长。
从2009年起,除了吃药,父子俩每天又多了一项任务,走路做康复训练。走路?谈何容易,刘飞自嘲地笑了笑,自己1.76米的个头儿,体重只有90斤,双手双脚僵硬地如同没有关节,走路必须得有人扶着。
从那时起,父亲每天都要扶着他出去走,从小区东门出发,沿着彩云街走到南环城路,向西走到彩织街,再向北走到世荣路,最后回到小区。每天两次,风雨不误。就这样,父亲从75岁陪着他走到了80岁。按每天最少8公里来算,这四年多,父子俩步行的总路程超过了1万公里。
好心路人的捐助:近万元
刘飞说,几年的康复训练,固定的路线,让很多人都认识了他们。同时,他们也遇到了很多不留姓名的好心人。
“有时有车经过,会在前方停下,然后下来人跑到我们跟前,拿出钱硬塞到我和父亲手里,一百,几百,甚至一千……我们都来不及询问名字,他们就走了,我们没办法追上他们。”刘飞说,几年来,这些不留名的好心人捐助已经近一万元。
父亲的无奈放弃:癌症晚期
几个月前,父亲突然觉得身体不适,经过医院检查,癌症晚期,怕父母承受不住,家人隐瞒了病情。现在,刘飞的康复训练变成每天一次,由姐夫杨国范来照顾他生活上的一切。
“爸刚住院时,别的都不惦记,唯独叮嘱家里人,一定要照顾好这个弟弟,就算是现在身体状况不好,还是会问弟弟怎么样。”杨国范说,父亲的愿望就是,希望这个儿子能在生活上自理。
杨国范说,医生几天前通知,老人已经没有治疗的必要,可以带老人回老家。
随后,记者联系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肿瘤科的孙教授,孙教授说:“老人确实为肺癌晚期,4日就为其办理出院手续了。”
未来谁与同行?
7日,刘飞陪伴父亲回到老家,每天除了例行的复健练习,还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陪在父亲身边。
“我的父亲曾是我的双手双脚,他爱护了我一辈子,渴望着我能有能力独立生活。他的愿望也是我急切渴望实现的目标,未来的路即便父亲不在了,我也会自己走下去。”刘飞说。
本报记者 周小宇
(原标题:未来的路我会自己走下去)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