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前列腺增生药物及研究进展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
BPH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benign prostatic enlargement,BPE)、临床症状上的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好医师网,LUTS)以及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见图1-1)。
BPH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一般在40岁后开始发生增生的病理改变,到60岁时大于50%,80岁时高达83%,大约有50%组织学诊断BPH的男性有中度到重度LUTS。LUTS是所有排尿障碍的总称,BPH在临床上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等待、夜尿增多、尿无力等LUTS,严重影响BPH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不及时还可导致急性尿潴留、尿失禁、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血尿、肾衰竭、膀胱结石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由于国人饮食习惯的西化等因素,导致发病率逐年攀升,并且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1.8亿。由于发病率高,BPH已经成为影响中老年男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目前,临床上BPH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前列腺是人体影响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的重要器官,尽管还缺乏手术治疗对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影响的证据,然而,以前认为无用的盲肠、扁桃体等器官,现在都已发现对人体健康是重要的,应该尽可能予以保留。所以,除非病情严重,前列腺增生患者一般都不太乐意接受手术治疗。BPH患者药物治疗的短期目标是缓解患者的下尿路症状,长期目标是延缓疾病的临床进展,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在减少药物治疗副作用的同时保持患者较高的生活质量是BPH药物治疗的总体目标。
尽管市场上抗前列腺增生药物数量繁多,根据作用机理,这些药物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①以非那雄胺、度他雄胺、依立雄胺为代表的5α-还原酶抑制剂;②以坦索罗辛、多沙唑嗪、阿夫唑嗪为代表的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③植物药(如舍尼通)和中成药(如普利安)。
研究方面,新的5α-还原酶抑制剂仍然有报道,同时有合并使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和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新品;选择性更好、副作用更低的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仍然是热门的研究方向。此外,针对磷酸二酯酶5(PDE5)、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等其他作用靶点的新药以及联合用药技术,也有研究。
已上市的抗前列腺增生药物
5α-还原酶抑制剂
优点:能够缩小增生的前列腺的体积,符合前列腺增生治疗的金标准。
缺点:①起效缓慢,可能有性功能障碍、阳痿等激素样副作用,需要长期服药。②2011年6月9日,FDA在官方网站公布了长期服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可能增加罹患高级别前列腺癌风险的提示。
BPH的发病过程复杂,其病因仍不十分清楚。目前的研究认为:BPH发生必须具备年龄的增长及有功能的睾丸两个重要条件,且与雄激素和生长因子等引起的上皮和间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平衡性被破坏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尽管外周血液中的雄激素水平有所下降,但前列腺组织中的二氢雄激素(DHT)和雄激素受体(AR)仍保持在高水平。雄激素主要与睾丸的生理功能有关,DHT与前列腺的增长密切相关。前列腺中90%的雄激素为DHT,其比雄激素具有更强的AR亲和力。前列腺中的DHT主要是由睾丸分泌的雄激素在前列腺基质细胞中经5α还原酶转化而成。DHT能够直接或间接通过调节多种生长因子的表达破坏前列腺上皮和间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平衡,从而导致BPH(见图1-2,1-3)。据此机制研发出的5α还原酶抑制剂在临床上显著的疗效以事实验证了DHT-AR途径在BPH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代表药物有非那雄胺、度他雄胺、依立雄胺。由于机理明确以及符合缩小前列腺体积的金标准,尽管起效较为缓慢,并可能伴有性功能障碍、阳痿等激素样副作用,长期以来5α还原酶抑制剂是BPH治疗占统治地位的一线药物。
非那雄胺最早由美国默克制药研制开发成功,1991年在意大利获得注册,1992年在美国上市,属于II型5α-还原酶抑制剂。只适用于体积较大的前列腺(>40cm3),对体积较小的前列腺仍能减小其体积,但临床效果欠佳。
度他雄胺由葛兰素史克研发,2003年上市。与非那雄胺相比,度他雄胺具有抑制I型和II型5α-还原酶的双重作用,抑制I型5α-还原酶的作用是非那雄胺的60倍,对II型5α-还原酶的抑制作用也很强。治疗效果方面,度他雄胺对二氢雄激素的抑制作用呈现快速、个体差异小的优点。
依立雄胺最早由中国药科大学和扬州制药厂共同研制开发,1999年获得SFDA颁发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依立雄胺为选择性和非竞争性的类固醇II型5α-还原酶抑制剂,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雄激素转化为双氢雄激素而降低前列腺腺体内双氢雄激素的含量,导致增生的前列腺体萎缩。
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优点:起效迅速。
缺点:仅仅改善梗阻症状,不能缩小增生的前列腺体积。
研究显示,BPH患者整个尿道压力的50%是由α-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平滑肌张力产生的,这是BPH导致下尿路梗阻的动力因素。控制前列腺平滑肌张力起主要作用的是肾上腺素能神经,它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刺激前列腺平滑肌上的α-肾上腺素受体而引起前列腺平滑肌的收缩。因此通过拮抗α1-肾上腺素受体,降低前列腺和尿道平滑肌张力及前列腺尿道压力,从而解除因前列腺增生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的动力学因素,改善梗阻症状(如图1-4)。治疗2~3周,60%的BPH患者的LUTS能够得到显著缓解。此类药物起效迅速,但仅改善症状,不缩小增生的前列腺,还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头晕、头痛等心血管副作用。代表药物包括多沙唑嗪、特拉唑嗪、坦索罗辛(坦洛新),是近期前列腺增生药物研发中最为热门的靶点。
酚苄明是第一个用于治疗BPH的α-受体拮抗剂,兼有α1和α2受体阻滞作用。治疗作用良好,但由于头晕、头痛、直立性低血压、射精障碍等不良反应较明显,临床上已很少使用。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别把七种“小
- :下一篇:癌症几岁筛查最好?专家:五种常见癌的筛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