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在天津召开
5月9-10日, 2015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国际肿瘤研究高峰论坛在天津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肿瘤研究中心、诺贝尔奖得主国际科学交流协会共同主办。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中美两国院士以及15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出席峰会。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岩,天津市副市长曹小红,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沈岩在致辞中说,当前,癌症已成为人类第一位死因,超过艾滋病、结核、疟疾致死病例的总和。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肿瘤防治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创新需要不同学科的交流,而学术交流是中国科技社团为服务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切入点和发力点。中国科协将着力引导我国学术交流的发展方向,鼓励不同的学术观点共生和竞争,创造宽松、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大力推动创新学术生态系统的诞生和发展。他给参会的中青年专家一句忠告:“跟上大师的脚步,你就可以揽尽浮云;对话大师的思想,你就可能是下一位诺奖得主。”
2009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麻省总医院遗传学教授Jack W. Szostak,2005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西澳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Barry J. Marshall,2006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美国麻省总医学院分子医学教授Craig C. Mello,2013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和细胞生理学教授Thomas C. Südhof,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Brian J. Druker,美国科学院院士,南加州大学人文艺术科学学院院长Steve A. Kay教授,美国莫菲特癌症中心院长Alan F. List,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詹启敏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研究员刘新垣院士等专家在峰会上作特邀发言。
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机理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Jack W. Szostak教授与现场专家交流了《端粒和端粒酶对癌症和老化的作用》,提出应该关注和努力解决因切断体细胞内端粒酶以防止肿瘤生长与切断后导致组织再生失败引起机体老化的问题,使端粒酶疗法成为癌症治疗新的方向。Craig C. Mello教授探讨了有机体如何使用搜索机制生成基因表达程序以及保护繁殖下一代的生命延续基因,提出这些程序可以使研究者精确地查询、控制和修改细胞的基因信息,从而解开生命之谜并加速新药物的发现,引发分子遗传学领域的革命。Carl H.June教授提出,,临床试验表明,嵌合抗原受体治疗(CAR)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治疗为代表的过继性免疫效应细胞治疗法(ACT)对成人和儿童均有效,可广泛用于普通实体肿瘤的治疗,将成为主流抗癌治疗新方法。
詹启敏院士通过食管癌的基因组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结合临床信息,发现了8个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有显著突变意义的基因,其中FAM135B基因是首次在人类肿瘤中报道,同时发现多条重要的细胞调控通路的重要改变。这些研究对于探讨食管癌的分子标志物和肿瘤药靶有较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于金明院士提出,好医师网,目前世界范围内肿瘤治疗面临巨大的挑战,肿瘤异质性无时无处不在,是当今肿瘤治疗的瓶颈,而个体化治疗是解决瓶颈的根本,实践个体化医学的途径是4P转化医学。肿瘤个体化治疗策略关注患者因素、肿瘤因素、治疗因素及影像学组学、基因组学及信息组学等难以确定的新型因素。
除大会特邀报告外,本届峰会还设立了胃癌、肺癌与生物治疗、乳腺癌、肿瘤治疗新技术等4个分会场,百余名国内外专家作学术报告,与会人员从肿瘤基础研究到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互动讨论。
中国抗癌协会供稿
(责任编辑:HN666)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铜川治疗乳腺癌的的医院
- :下一篇:济南市肿瘤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