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紅酒可以預防心臟疾病嗎﹖
葡萄原產於亞洲西南小亞細亞地區﹐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初期﹐人類就已經能夠釀造葡萄酒。如今﹐葡萄酒已經成為人們餐桌上常見的飲品﹐還被稱為是“永遠的酒”。1992年﹐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一期電視節目《法蘭西之謎》中﹐將法國人的愛吃高脂肪﹑高糖食物﹐而心臟疾病的發病率卻全球最低﹐歸結為法國人愛喝葡萄酒。喝紅酒真的可以預防心臟疾病嗎﹖
著名的“法國悖論”(French paradox)催生出了“喝紅酒能減少心臟疾病”的概念。然而﹐隨後發現那些證實這個結論的一系列研究存在造假的情況﹐紅酒也變成了含酒飲品中的“緋聞明星”。
白藜蘆醇有妙用
紅酒擁有漂亮的色澤﹐獨特的香味﹐每公升紅酒中有1~5克的酚類化合物﹐紅酒中的多酚類物質(沒食子酸﹑兒茶素﹑槲皮酮﹑原花青素﹑白藜蘆醇)能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抑制血小板聚結﹐從而防止粥樣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與死亡率﹐這其中最重要的元素便是白藜蘆醇。
白藜蘆醇存在於葡萄皮﹑花生﹑桑葚等72種植物中﹐在葡萄中的含量是最高的﹐它是葡萄藤為了抵禦霉菌入侵而產生的一種植物抗毒素。白藜蘆醇不溶于水﹐無法被人體吸收﹐但它溶于酒精。白藜蘆醇具有抗血小板凝集﹑調節脂質代謝以及保護心臟﹑調節雌激素等作用。
喝紅酒對心臟無助益
一項動物實驗表明﹐當白藜蘆醇使用的劑量在250~500毫克之間時﹐能對小鼠動脈硬化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換算到人體的話﹐每天白藜蘆醇的攝入量至少為2g。紅酒中的白藜蘆醇含量在1~16.3mg/L﹐而一瓶葡萄酒的容量為750ml﹐所以若要達到有效劑量﹐需喝到120~160瓶才行﹗
另外一項研究提示白藜蘆醇在人體內的生物利用度極低﹐一個人每天需要至少飲用60L的紅酒才能達到有效劑量。也就是說就算天天在紅酒浴中遨游﹐也不能帶來可觀的心臟好處。
法國悖論緣于地中海飲食結構
“法國悖論”(French paradox)的出現有著不能忽視的因素﹕法國當地以蔬菜水果﹑魚類﹑五榖雜糧﹑豆類和橄欖油等地中海飲食結構為主。地中海式飲食還強調﹕適量﹑平衡的原則﹐健康的生活方式﹐樂觀的生活態度﹐堅持適量運動﹐這才是他們的心血管健康的關鍵因素。
白藜蘆醇的益處就像一個“神奇的子彈”﹐受到了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然而臨床實驗表明,這種多酚沒有實質性影響健康狀況和降低死亡風險的作用。基於流行病學和體內實驗的不足﹐人類年齡﹑個體之間的差異﹑新陳代謝﹑微生物群和葡萄酒在生產過程中複雜的化學反應﹐“紅酒預防心髒病”的研究還處於探索階段。
目前動物實驗採用的都是高濃度的白藜蘆醇﹐然而如果我們通過直接飲用葡萄酒的方式來攝入白藜蘆醇的效果就不得而知了。而且﹐有研究表明﹐服用極低劑量的白藜蘆醇補充劑﹐可能出現腹瀉﹑肌肉痙攣﹑食欲減弱等不良反應。
盡量少喝酒甚至不喝酒
都說喝酒要適量﹐適量飲酒是多少﹖在2016年英國衛生部推出的飲酒指南建議﹕不要一次性過量飲酒﹐大量飲酒會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為了健康風險最小化﹐民眾每周飲酒量不宜超過14個單位﹐且這14個單位酒精應盡量平均分在3天喝。
可能有人會說國外的標準不一定適合國內﹐在2016年中國膳食指南也給出了建議﹕成年男性和女性一天最大飲酒的酒精量不應超過25g和15g。
然而這個“適量”仍然可以導致多種疾病的風險明顯增加。例如﹐口腔癌和咽癌的風險可增加82%﹐食道癌風險增加39%﹐喉癌風險增加43%﹐乳腺癌風險增加 25%﹐原發性高血壓風險增加43%﹐慢性胰腺炎風險增加34%﹐肝硬化風險增加1.9倍。
其他的如結腸癌﹑直腸癌﹑肝癌風險也有小幅增加。祗要飲酒就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率和房顫的產生。飲酒並沒有絕對安全量﹐建議為了健康應該盡量少喝酒甚至不喝酒。
另外﹐飲酒會導致攝入更多卡路裡﹐在飲酒時常常配以肉食﹐加上100g的紅酒產生74kcal的能量﹐一不小心就攝入過量。如果控制不住的話﹐就弊大於利了。
[責任編輯:李然]
,医生在线答疑,医生在线答疑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老人身患食道癌 买了包好的“神奇”保健品?
- :下一篇:六大減壽早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