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未来五年一批大项目提升首都发展品质
人民网北京11月26日电(记者朱竞若 余荣华)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11月25日闭幕,全会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后,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向记者解读规划《建议》:未来五年,北京将部署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有针对性地治理“大城市病”,确保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提升核心区服务保障能力:
实施301项重大基础设施和环境改造项目
加强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核心区的服务保障能力。北京市委规划《建议》要求,要着力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不断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十三五”时期,北京将重点实施核心区301项重大基础设施和环境改造项目:一是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停车设施、市政管线等基础设施项目,二是胡同街巷环境整治、压减燃煤、绿化等生态环境项目,三是文保区风貌保护、文物修缮、历史水系景观恢复等旧城风貌保护项目,四是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文化体育等居民生活改善项目。
高水平建设市行政副中心:
布局297个重大项目建设,2017年整体或部分迁入
北京把高水平建设市行政副中心,作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工作。五年间,将推进297个重大项目建设,包括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与中心城区联系通道、公共交通、能源设施等基础设施项目,污水、垃圾、河道治理、园林绿化等生态环境项目,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等教育文化项目,医生在线答疑,以及新建综合三甲医院等医疗卫生项目。
北京市委规划《建议》同时要求,“十三五”时期,要提升新城综合服务功能,吸引高端要素聚集和中心城区人口迁住,因此,要统筹推动新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项目建设,为形成城市功能由中心城和新城共同支撑的格局创造良好条件。
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力:
城市间的交通网络发生巨变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十三五”时期,要紧紧把握北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发挥比较优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区域良性互动。一是加快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建设。二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到2017年,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部消除。到2020年,公交专用道超过500公里,市郊铁路超过8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超过900公里,京津冀城际铁路超过1300公里。同时,要围绕2022年冬奥会,加强与河北省的协调配合,推动冬奥会筹备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认真抓好重点设施、重点项目建设。
让青山绿水蓝天常在:
实施生态环境重大项目建设
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最大关切,未来五年,北京将实施生态环境重大项目建设,提升环境治理水平,争取青山绿水蓝天常在。
一是实施绿化及环境建设重大项目,包括城市休闲公园和公共绿地、平原地区绿化造林、湿地恢复、一隔郊野公园环—二隔郊野森林公园环—环京森林湿地公园环、永定河生态廊道、张承生态功能区、京津风沙源治理、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国家公园建设等。
二是实施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新建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好医师网,建成槐房、通州张家湾、碧水等再生水厂。
三是实施世园会、世界休闲大会等重大活动相关项目建设,提升周边环境水平。
卢彦表示,将实施的重大项目都过了三道“筛子”:一是经过《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筛选,这些重大项目都不在禁限范围之内。二是经过市场化筛选,纯市场化项目或者社会化运作的项目(如PPP项目),由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需要财政资金支持的领域更好地发挥作用,主要是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公共服务项目。三是经过“高精尖”标准筛选,尤其是产业项目要符合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发展要求。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北京市海淀消防支队联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开展消防培训
- :下一篇:济南北大皮肤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