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意义非凡的一段路——记我的援疆经历
人生中意义非凡的一段路 ——记我的援疆经历 2015年08月26日12:36
2014年2月22日,我和其他158位同志,经过七个多小时近5000公里的飞行,从祖国的东海之滨来到了西部边陲一个陌生的城市:新疆喀什。在这里我们将开始崭新的征程。
我们来自浦东各家医院的兄弟们被派往喀什地区莎车县人民医院援疆工作。莎车,是美丽的叶尔羌河浇灌出的一片绿洲,这是个历史名城,得名于西域36国的莎车国。在这片比上海市面积还要大的土地上,生活中维、汉、回、塔吉克、乌兹别克等多民族的近100万人口,其中维族占总人口的96.3%。这是个国家级扶贫的重点县,汉语普及率低,绝大多数维族老乡不能用汉语交流。南疆普遍缺水,而在莎车,一年四季,都干燥少雨。每年的三、四、五月份,还经常出现沙尘暴天气,当地人称为“下土”,还有谚“每天三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上批援疆的同志说我们每人都会带一块砖头回家,当时搞不懂意思,看到这漫天风沙的情形也就全明白了。睡觉必须把窗子关的严严实实,好医师网,否则晚上风沙一起,早上就会发现房间里全是沙土。停电停水停天然气也是家常便饭,每逢停电了,兄弟们就叫喊道“三天不停电,不叫莎车县”,接下来就哈哈大笑起来。
莎车医院和当地同事为我们在新疆的生活用尽心思,为我们安排了独立整洁的房间,配备了各种生活设施及用品。当地同事好学刻苦,由于前几批援疆医疗队已经建立起很好的友谊桥梁,使我能够很快适应陌生的环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院方让我们担任受援科室学科建设的主要负责人,鼓励我们放手工作,大胆创新。我所在的呼吸科是医院最繁忙的科室之一,由于当地经济落后,医疗条件匮乏,医生在线答疑,绝大多数住院病人都患有严重的心肺疾病。我很快进入新角色,积极参与科室管理,规范诊疗技术,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临床路径,认真开展工作。每天交班会后,由我主持CT读片会和病例讨论,并带领医生查房。平时注重带教,致力于呼吸内科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援疆期间,我一共主持了全院和科室的教学查房和业务学习40余次,每次都循循善诱,鼓励当地医生大胆发言,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科室的部分年轻医生对胸穿、腰穿、骨穿等基本技能不熟练,我不厌其烦地充当助手,帮助他们掌握操作要领。
培养当地医生纤支镜技术是我援疆的主要任务之一,进疆前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领导就嘱托我要把莎车医院的纤支镜技术带出来。莎车医院的纤支镜室是上海援建的,这是目前在南疆地区县级医院中唯一能够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我来之前,检查的病例很少,当地医生也以观摩为主,动手机会不多。我来莎车后,先让当地医生熟悉镜下气管解剖结构,并逐渐放手让当地医生动手操作,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200多例气管镜检查,当地医生也逐渐能够独立完成操作。现在科室已经固定每周一、三、五上午检查,检查的病例数也越来越多。通过纤支镜检查,许多疑难的病例得到了明确诊断和及时的治疗。
在莎车的日子里,我的手机24小时保持通畅,一旦有急危重患者,只要电话响起,总会在第一时间赶到,成功抢救了多例危重患者的生命。刚到莎车没几天,就受邀会诊在产科抢救了一例子痫剖宫术后呼吸衰竭的患者,才21岁的帕提古丽插管后烦躁且严重酸中毒,我带领值班医师一起复查血气分析、血生化等检查,使用药物并调整呼吸机参数,患者逐渐转危为安,最终成功拔管康复出院。
还有一次是一个星期天早晨,我接到通知有一名维族小孩气管内呛入一枚钉子,需要马上处置。CT上看钉子是尖头朝外嵌入右主气管黏膜中,不努力一试的话孩子的一个肺可能就永远毁了。准备后由我亲自纤支镜操作,钉子很滑不好钳夹,小孩咳嗽反应大,增加了难度。经过反复的努力,终于,活检钳夹牢了钉子头,靠着手上的巧劲慢慢地把钉子拖了出来。这是莎车县人民医院历史上第一次纤支镜下取气管异物。孩子的父亲握着我的手,用生硬的汉语激动地说:“谢谢!谢谢上海医生!”。当地老乡都是非常淳朴善良,查房的时候可以深深感受到老百姓对医生的信任和尊敬,也让我更加自豪的努力付出。这几年国内的医疗环境恶化,相比下这里真是一片净土。
莎车的许多乡镇地处偏远,医疗服务能力较弱,老百姓就诊十分不方便。我经常参加医院组织的义诊和下乡医疗服务,为更多的当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为了更好的交流,我认真学习维语,并且通过自学能够与维吾尔族群众作简单的沟通。查房中,我发现许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和氧疗,合并了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甚至右心功能不全,导致生活质量低下,频繁住院。这种情况在发达地区已经很少见。患者受疾病折磨,家庭困难痛苦。为了更好的发挥援疆作用,我成功申请了一项有关维吾尔族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研究,通过科研的形式帮助当地医生和病人提高正规治疗的意识,以改善预后。
莎车是个维稳形势复杂的地区。援疆期间,我始终坚守在莎车县的医疗阵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随时投身到抢救工作中去。我们还经历了百年难遇的沙尘暴,还有6.5级的地震,把卫生间墙壁上的瓷砖也震塌了一地,面对困难,我写诗励志:“千山万水只等闲,暴恐休阻我向前。昨夜狂沙随风去,推窗依旧艳阳天”。其实,对我来说,更多的是收获,莎车的独特风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悠久的历史文化、纯朴的民族特色、令人震撼的大漠风光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更看到了一代代莎车人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取得的丰硕成果。这段经历,是我人生中意义非凡的一段路,我的眼界得到了开阔,我的能力得到了历练,莎车也已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必将在未来的日子里魂牵梦绕。(上海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
(责编:周茹芸、韩庆)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