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AP呼吸机无创治疗COPD呼吸衰竭40例好医师网
关键词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报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我国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所并发的慢性呼吸衰竭在临床治疗中仅靠低流量吸氧和呼吸兴奋剂治疗往往起效慢,且效果不佳[1,2],而给以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不但病人痛苦,而且因患者呼吸肌疲惫对呼吸机产生依靠性,从而造成脱机困难。我科自2003年以来应用双水平气道通气(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气道正压通气对确诊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择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并接受BiPAP呼吸机无创治疗的患者40例,其中Ⅰ型呼吸衰竭5例,,Ⅱ型呼吸衰竭35例;男性3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4.5岁,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43岁。40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1],并经有关检查排除气胸、上呼吸道梗阻、休克等情况,所有病例均符合Ⅰ型和Ⅱ型呼吸衰竭,适合无创通气治疗。
1.2治疗方法
40例患者均在吸氧条件下(氧流量2L/min)检查动脉血气分析,同时记录pH值、PCO2、PO2、HCO3-、SO2。在给予抗感染,止咳,祛痰,平喘,降低肺动脉压,纠正电解质,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使用BiPAP呼吸机(德国万胜S/T30),根据患者脸型选择合适的鼻面罩,用软帽固定,连接BiPAP呼吸机,应用S/T模式治疗,呼吸机参数:呼吸频率12次/min~18次/min,吸气压力(IPAP)初始8cmH2O~10cmH2O,逐渐增加至16cmH2O~20cmH2O,以能使患者耐受的压力为宜;呼气压力(EPAP)3cmH2O~5cmH2O,氧流量2L/min。多采用间断通气治疗,每次不少于2h,每日不少于12h,间断使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L/min,治疗时间12h~72h不定,根据病人病情改善情况分别在不同时间撤机。
1.3观察
在经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后,鼻导管给氧10min~30min内,经桡动脉穿刺测定pH值、PCO2、PO2、HCO3-、SO2%结果,并记录指标,采用常规的统计学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呼吸机使用前后鼻导管给氧情况下,血气分析指标的差异。
2结果
无创通气前后鼻导管给氧条件下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见表1。表1带机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带机后7.37±0.2150.82±9.3270.64±12.3826.15±5.3888.75±3.32带机后较带机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本临床分析研究显示,在进行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时,根据病例的情况调整相关参数,选择合理的机型,对患者有一定的疗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呼吸衰竭时,由于长期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使呼吸功能受损,导致肺泡处于低通气状态,应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可以辅助病人呼吸,减少呼吸做功,利于呼吸机肌力的恢复,改善低通气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血气分析指标也相应的得到改善,从而平稳度过急性期[3]。
我们认为双水平正压气道通气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具有应用迅速,操作简单,痛苦少等优点[4]。一般只引起局部压迫等轻度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可发生胃涨气,可避免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致相关性肺炎、气压伤等严重并发症,也不存在拔管困难等问题。与传统综合治疗相比,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善威胁病人生命的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无创通气更多适应于辅助通气功能,不能完全代替自主呼吸,也不利于排痰,通气压力大时不易保持密闭,并不能完全代替有创通气,我们应严格地把握无创通气的适应证,才能使病人治疗更有效[5]。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医生在线答疑,25(8):453~460.
[2]朱蕾,钮善福,李燕芹,等.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疗效评价.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7,1(9):28~30.
[3]朱元珏,陈文彬主编.呼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09~617.
[4]朱蕾综述.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6,16:99~101.
[5]商鸣宇,王辰.有创-无创序贯撤机过程中呼吸与循环功能变化的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487~489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