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织就的无悔青春
央广网南昌12月2日消息(李辉明 胡刚葵)9千多个日夜坚守,17万人次的接诊数量,出诊2万余次。从20岁的弱冠之年到不惑又五年,他的足迹遍布每家每户,弄堂小道。期间,前后骑坏4辆摩托车,3辆自行车,26年来的行医之路达6万多公里,可绕地球行走一圈半,这是东乡县珀玕乡乡村医生杨明生26年来的青春履历。
1970年出生的杨明生在家人眼中是个“掌中宝”,其家庭也是中医世家,周边相邻也是家喻户晓。因打小就受家庭影响,杨明生更是深深爱上了医学。1988年初中毕业后报考南城卫校并顺利录取,1990从卫校毕业后的杨明生抛开外出发展的大舞台,来到的家乡珀玕乡仙基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回乡起初,他原本打算在生他养他的珀玕乡珀玕村(现乡政府所在地),可就在准备扎根珀玕村时,原仙基村委会支部书记李胜道找到杨明生,并说明来意,希望他能到仙基村开办诊所。仙基村是个住有543户,2318人,11个村小组的大村,离乡里有10多公里,且都是山路,一下雨来就是泥巴打滚人仰马翻,交通颇为不便,更别说是生病看医了。当他想到村里一个个生病痛苦的样子,看到一双双渴望病痛能够得到及时治疗的眼神,杨明生当即下定决心扎根仙基村,开办村卫生所。就这样,一呆就是26年,从弱冠之年到不惑之年,现在的杨明生成熟稳重,用他26年的青春驻守这2000多人的仙基村民。
70年代初期,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能进县城已是见过世面,而今,去省城、出省又或者是出个国在村里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可谁又曾知晓,杨明生除了2006年-2009年在江西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习期间到过抚州外,都未曾去过它市、它省,更别说它国了。“我也想出去看看,可是离开了村子,村里万一有个急病什么的也来不及,弄不好会出人命,呆在这里也挺好的。”杨明生笑着对笔者说,2004年春节的前一天早晨,正准备去乡卫生院买药的杨明生突然被一个慌慌张张赶来的人拉住说:“杨医生,医生在线答疑,救命啊,我家邻居夏开俚快不行了,只见进气不见出气,您快去看看吧……”夏开俚对于杨明生来说再熟悉不过,是个五保户,又患有肺心病,这次肯定是肺心病发作了。二话不说的杨明生带着药箱骑着摩托直奔他家。面部发紫、手脚震颤,必须立即开展救治。经过杨明生几个小时紧急救治,病人夏开俚的症状才有所缓解,要是稍稍晚来一步,后果不堪设想,杨明生长叹一声。几年下来,杨明生每天上门为其看病诊治,好医师网,从未要过一份医药费,平时还不是买上些水果看望。在2010年的寒冬腊月的下雪天,那晚11点多,杨明生突然接到本村村民黄雪林的儿子的电话,说他爸爸不会说话了,请快来救命……他不顾严寒,冒着大雪,提着药箱奔往病人家中,通过简单的处理后,他当即就联系县人民医院,并当晚一同随他到县人民医院,病人脱险后方才离去。病人黄雪林患有脑梗塞疾病,之后的几年里,杨明生都会主动上门帮他免费测血压、查心率、测血糖,耐心讲解偏瘫的康复知识,知道康复锻炼等,病人家属十分感动。在村民们眼中,杨明生就是为人子为人父。26年来,突发疾病、半夜出诊的事情数不胜数,杨明生都无怨无悔,只要有需要,他都会与病人一起对抗病魔,直至康复。
26年来,杨明生行医问诊近到隔壁邻居,远道余江等周边县城。但是谁也没想到,自从来到仙基村26年来,整整26年没有和家人过过一个完整的春节。“妻子打电话喊他回来过春节”“父母打电话催他过来吃团圆饭”“儿子电话里叫着爸爸来陪我过年”……不抽烟不喝酒的杨明生连声愧疚的对着笔者说:“起初家人和亲戚朋友责备我,有说我不合群、不要家人、亲戚的,后来也就慢慢理解了,习惯就好了,是我亏欠他们。””习惯就好了,是我亏欠他们”这句看似简单平凡的话在杨明生嘴里出来确实饱含泪水。家人团聚是每个人最幸福的时刻,杨明生为了全村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坚守岗位,随叫随到。有事找杨明生,这句话在村里看来早已是口头禅了。56岁的仙基村高坪村小组于银联大妈告诉笔者:“今年11月14号,我突然腿脚抽痉挛,杨医生看到凌晨一点多才走。”“其实这也没什么,作为医生,是我应该的。”笔者从杨明生听到听到最多是这句话了。像这样的半夜急诊杨明生有1000次以上。
仙基村的“真人病历卡”,对于杨明生而言一点也不为过。于地宾,69岁,仙基村,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大脑供血不足;乐金贵,79岁,患有脑溢血,13年在县医院治疗后回家康复治疗;于家山村于菊红,70多岁,慢性支气管炎等等,在杨明生脑子里,只要是他看过的病人,需要长时间治疗并随时可能发病的患者,他都能一一详细说出病人的具体情况。26年来的的风雨无助,26年来的行医救助,26年来的日日夜夜,杨明生用26年的时间告诉了我们——他无悔青春。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雾霾对人体的危害:雾霾戴什么口罩
- :下一篇:这食物的皮医生从来不会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