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10年,陈超直面生活的艰难
7月5日,早上7点半,鲁会华又一次站在了医院的缴费窗口前。医院对于鲁会华来说,跟家一样熟悉,因为每隔一天,她就要带着儿子陈超来医院透析。而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整整10年了。
十多年前,他患上尿毒症
31岁的陈超是和平区新华街道南十社区居民。时间追溯到1995年,那一年陈超母子的平静生活戛然而止。那时候,鲁会华因为脚趾骨折躺在医院里,而家里又传来不幸的消息:刚刚读初中的儿子陈超尿血了!鲁会华拖着打着石膏的伤脚立刻出院回家,,带陈超求诊。当时医院给出的诊断是陈超患急性肾小球肾炎,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可鲁会华的手术已经让家里空空如也。于是,母子俩选择中药治疗。
在休学治疗了2个月后,每天抱着他的汤药瓶,陈超坚持回到了学校。初中毕业后,陈超顺利考入沈阳机电技校。在入学军训中,陈超突然晕倒。这一次,医生的诊断是慢性肾炎。断断续续坚持念到技校毕业,被疾病折磨的陈超终于病倒在家里,再也不能求学或工作了。
到了2002年,陈超被确诊为尿毒症。鲁会华告诉记者,陈超的爸爸在他6岁时因病去世,多年来母子俩一直相依为命,靠自己微薄的工资度日。而陈超的病情,无疑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雪上加霜。2003年,陈超开始了漫长的透析之路,可由于生活拮据,他硬是坚持着把每周5次的透析,减到了3次。可就是这样,母亲鲁会华还常常不得不东挪西借,到现在已经欠下10万元的外债。
绝望母亲,欲卖房救儿命
鲁会华说,从一开始,医生就建议他们采取换肾治疗的方法,“可是我们实在是拿不出那么大一笔钱,只能用透析的方式进行保守治疗,是我对不起孩子”。
2006年,原本住在平房中的母子俩因动迁住上了楼房。已经不堪重负的鲁会华几次动了卖房的念头,都被陈超劝阻了。“妈妈,我从来没住过楼房,你就让我这里度过我的余生吧。”这样的理由,让鲁会华无法拒绝。但陈超悄悄告诉记者,他是不想妈妈为了给自己治病卖掉家里唯一的住房,“妈妈岁数越来越大了,一旦房子卖了,万一哪天我不在了,妈妈连个安家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从沈阳机电工具厂退休的鲁会华现在每月有1500多元的退休金,加上陈超每月576元的低保金,就是母子二人每月的收入。而陈超每个月透析费加上药费,要近3000元。“自从我得病之后,我妈妈再也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一双新鞋、一件化妆品,所有女性应该享受的东西她一样都没有,都是我拖累了她。”提起这些,医生在线答疑,陈超都忍不住落泪。“孩子为了不给家里增添更多的负担,好多药都不用,看着他咬牙坚持的难受样子,我都觉得很愧疚。”鲁会华难过地表示。
再次手术,他没放弃希望
“到这个月17日,陈超就已经透析整整10年了”,鲁会华告诉记者。长年的透析,早已让陈超原本就虚弱的身体不堪重负。2008年,由于常年超高的血压造成的严重眼底出血,陈超被迫摘除了右眼球。同时,透析带来的副作用,让陈超的骨骼异于常人的脆弱,2011年,时隔仅23天,陈超的双腿股四头肌肌腱相继断裂,并伴有骨折。这次手术后,陈超彻底失去了行动能力,原本还能跟母亲一起摆摆摊,卖点手工艺品,换点生活费,可现在每天只能卧床休息。母亲鲁会华由于长年流泪,也患了严重的眼疾,几乎快要失明。“可我不能治啊,一是舍不得花钱,再有陈超现在真的一分钟也离不开人。”
疾病的折磨,让陈超的骨骼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变形,原本身高1米84,体重137斤的大小伙子,如今只剩下1米7出头,瘦到了皮包骨的90斤。
“医生说,这是由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造成的”,鲁会华说。为了控制病情继续恶化,5月27日,陈超又进行了生命中第四次手术,全部切除了甲状旁腺。“我多么希望,下一次手术,就能是换肾手术了啊!”面对病痛,陈超没有畏惧,只是充满期望。
得到救助,等待匹配肾源
今年2月5日,本报以《工会伸援手,尿毒症青年燃起生活新希望》为题,报道了和平区患尿毒症青年陈超与母亲鲁会华相依为命抵抗病魔的遭遇后,陈超不仅得到了和平区总工会的救助,更有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到陈超家中慰问,献出自己的爱心。由于全区社会好心人士的捐助,和平区总工会已经收到各界捐助的善款30万元,并成立专项救助基金为陈超治病。
然而,寻找匹配的肾源却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陈超可以选择的,也许只有等待。但陈超和母亲,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虽然刚刚透析过的身体十分虚弱,但陈超的眼神依然充满了勃勃生机,就如同家里简易鱼缸里养的那几尾小鱼,那么灵动。“这几条小鱼是妈妈怕我寂寞,特意给我养的”,陈超摩挲着床头的玩具小狗说。“这只小狗,是我12岁时妈妈送我的,陪了我好多年,我也希望能陪妈妈更多年”,也许是感激妈妈,也许是鼓励自己,陈超的话听来既心酸又透露着不服输的倔强和坚强。本报记者 苏慧婷
以上内容来自:沈阳晚报
[责任编辑:yfs001]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孩子总腰痛或是患上肾病
- :下一篇:85岁老太为救患病孙女摆摊卖掉为重孙准备花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