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冬病可以夏治?多位中医专家为您支招好医师网24小时在线答疑
2013-07-16 21:43:38
来源:中国宁波网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黄帝内经·素问》
又到了一年“冬病夏治”时,甬城各大医院和名医馆都陆续开设了冬病夏治门诊。前天是头伏,海曙中医院像往年一样选择在这个时间为市民敷贴,仅半天就为400余名预约患者治疗。同样,近段时间市中医院、鄞州人民医院的冬病夏治门诊也异常火爆。
“冬病夏治”这一老祖宗留下来的独特疗法,究竟适合哪些人、哪些病,效果又如何?
记者请教了宁波多位奋战在临床一线的中医专家,整理出一份各类常见病症“冬病夏治”的临床报告,希望能对您有些帮助。
什么是冬病夏治?
所谓“冬病夏治”,顾名思义,就是冬天的病夏天来治。
市中医院针推科张奕主任中医师说,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一样,生于春天,盛于夏天,收于秋天,藏于冬天。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在寒冷的日子里就容易受到风寒袭击,导致一些慢性病症频繁发作或加重。寒冷还可以引起血管收缩,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夏季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机体各种机能条达、经络通畅,正是扶正培本、滋养阳气的有利时机。此时予以积极调养,可使患者的阳气充实,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不发病。
冬病夏治的疗程一般为:每7-10天贴一次,3次为一疗程,连续三年。今年的头伏是7月13日,二伏是7月23日,三伏是8月12日,伏天结束是8月21日,冬病夏治主要是在这段时间内。为巩固疗效,病人应在冬至日到医院复诊。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如针灸、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内服中药等。
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洪波主任说,从二十多年来临床使用情况看,膏药穴位贴敷使用简便,疗效确切。
壹
呼吸道疾病
含着胸,驮着背,走时伴有间歇性的咳嗽,在解放军第113医院康复理疗中心针灸室门口,来了这样一位病人。她今年53岁,姓金,冬天常感觉胸闷、背痛,还经常咳嗽,已持续多年,冬天有时咳得晚上都睡不着,一碰上阴雨天,背刺痛得直不起身来。
经康复理疗中心针灸科张信云主任诊断,金女士得了慢性气管炎,需要针灸拔火罐等一些治疗,这种病是长时间遗留下来的,冬季时病情容易加重,夏治效果比较好。先用针灸治疗减少咳嗽、哮喘起到消炎作用,再用拔火罐祛除湿气增加血液循环。在做了3个疗程以后,金女士胸闷、咳嗽情况减轻了,病情有所好转。
张信云介绍说,一般这种症状的病情,夏天治疗比较好,可以预防冬天发作。其次要注意自身的一些保护,不要吃冷饮,要喝温水;不要穿得太凉快,要注意胸部保暖。
张信云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两种途径:
一是支气管炎防治取穴,通过大椎、大抒、风门、肺俞、肾俞、厥阴俞等穴位针灸拔罐。分初伏、中伏、末伏三个疗程,每个疗程三次。
二是支气管炎中药疗法,取当归、茯苓、制半夏、杏仁、五味子、陈味、甘草各15克,用水熬煮,等水开15分钟后倒出汤汁,用这些汤汁服用五服,每天一次。第一天晚饭后吃;第二天早餐前吃;第三天中饭后吃;第四天晚饭后吃;第五天早餐前吃。在服用此中药的时候,要有五忌:忌油、盐、腥、辣、忌夫妻生活。一般冬病夏治,使用此药方三年就可以防止复发。
贰
妇科病
主要有:痛经、月经不调;慢性阴道炎,慢性盆腔炎及各类慢性妇科炎症。
中医认为,经辩证后属于虚寒因素所致的妇科病,冬病夏治有独到的效果。它易祛除体内阴寒,通络温经,活血祛瘀,养血补气,从而促进妇科病患者的盆腔血液循环,治疗很多慢性妇科疾病。
最近,到江东区中医院针灸科求诊的患者中,很多是年轻人。18岁的小严是其中之一,她刚放暑假。小严说,她每次来月经,总是会隐隐腹痛两日,身体虚弱,吃什么都没有胃口,同时感觉腰部很沉重。
江东中医院针灸科毛晓雯诊断后,认为小严属于典型的虚寒体质。可先在下腹部和腰骶部选取阿是穴、中腕、关元等穴位敷贴,使药物在盆腔周围的经络近距离发挥作用。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仰卧取穴,四指横放即为三寸,关元穴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中脘位于人体上腹部,仰卧姿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止痛则必是阿是穴。毛医生说,穴位的合理使用既能治疗局部寒凝血淤的疼痛,也能兼顾整体,健脾补肾,活血止痛。
除了敷贴疗法,对于有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虚劳症状的女子,江东中医院中医妇科何医生建议,夏季喝喝中药汤调养,最常用的是归脾汤,它具有健脾、益气、养血、养心的功能。
可取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3克,木香1.5克,炙甘草1克,人参6克,加上生姜、大枣,用水煎服,去滓温服。
另外,对于有慢性妇科病的患者,何医生还推荐食用知柏地黄汤,取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干山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去皮)、丹皮9克、知母24克、黄柏24克,有时可适量添加一些蒲公英、地丁草、野菊花等,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孕妇慎用。
叁
过敏性疾病
小林生性体弱、怕冷,哪怕是大热天走进空调房间,也会感到冷。她平时穿得总是比别人多,偶尔脱一件衣服也会打喷嚏,感冒。
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洪波主任中医师说,小林是过敏性鼻炎,属于典型的虚寒体质。其实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理和过敏性鼻炎相似,只是上呼吸道位置的区别,它们的诱发因素是相似的,都是受凉和寒气侵入。对于一受寒、受风就要发作的疾病,冬病夏治往往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因为容易患这类疾病的病人,往往是体内阳气不足,夏季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采用一定的治疗方法,可补充人体阳气,扶正气,强体质。
洪波说,总的来说,过敏性疾病大多属寒性体质,根据中医“寒则热之”的治疗原则,要用温热补阳药进行治疗。
其次,“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在缓解期治疗过敏性疾病是一种治本的方法。在人体经络气血旺盛的三伏天穴位药物敷贴,能够温阳散寒,加强寒冷气候适应能力。
肆
儿科疾病
儿童的抵抗力比较弱,特别是上了幼儿园以后,容易交叉感染,生病的几率会增高。市中医院儿科董幼祺主任中医师说,一般来说,容易拉肚子和反复感冒的小朋友,往往脾肺比较虚弱,特别需要冬病夏治。对在儿科领域的某些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方面,冬病夏治有着较为满意的疗效。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