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老龙”的从医故事最好的在线医师网站
本报通讯员 张耀成 石晨曦
3月,草长莺飞的好时光,笔者来到地处“百里苗疆”花垣县腹地的雅桥乡,但见该乡医院环境优美、发展兴隆。一个偏远的乡医院,月住院的人数达百余,年业务总量竟突破200万元。在这兴隆的背后,人们没有忘记给医院的发展带来光和热的龙胜凡。
顺民意,年逾花甲重上岗
“他到排吾乡任院长时,就把医院打理得有条有理、生机勃勃。为配合人事改革,2006年,他主动提出了辞职退休。但雅桥乡医院在百姓的呼声中又返聘他当了医生。”花垣县卫生局副局长刘银燕告诉笔者。
经深入采访,笔者进一步得知,龙胜凡系花垣县雅桥乡油麻村人,先后到该县雅桥、龙潭、排吾3个偏远的乡镇担任过医生或医院院长,至今已从医40年。他本打算退休后,陪护自己年迈的母亲颐养天年,但偏远苗乡“就医难”的事实撞击着他的心灵。
当时,雅桥乡儿科骨干医生不多,小孩子患个感冒就要被父母带去县城治疗,这尤其是给贫困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本可以10元钱就能治疗好的感冒,因为陪孩子进城就医,加上坐车、吃饭、住宿的开销,结果变成几百元,费用增加了几十倍。龙院长,你回来上班吧。”这位一工作就在家乡行医的儿科医生,在许多乡亲的呼唤声中,于2006年7月被雅桥乡医院返聘,主要从事门诊、儿科和危重病人抢救工作。这位年逾花甲的共产党员,没有辜负苗乡人民对他的信任,毅然克服年老、母病等困难,走上了返聘的特殊岗位。
解民难,救死扶伤不下线
“我们叫他休息,他都不休息。”在雅桥乡医院院长石超兵的眼里,龙胜凡是一位“工作狂”。他说:“龙胜凡下班后,只要见到同事在忙,病人有需要,他都会无条件地继续工作。”龙胜凡至2006年返聘以来,既按要求正常上下班,又积极主动地进行“班后班”,但却从不计较报酬。
2011年5月,雅桥乡油麻村一位71岁的老太太魏国英患急性胰腺炎,深夜被送往医院,老人病情严重、痛苦不堪,好医师网,已下班休息的石超兵知道后主动参与抢救,3天3夜没有睡好觉。事后,他自己患上了感冒。老太太的媳妇龙金兰感激地对他说:“对不起您老人家,我们连累了您。”
2012年大年初三,本是春节放假休息的日子,可油麻村75岁高龄的麻满英却突发心脏病,心慌意乱、呼吸困难,处于半昏迷状态。正准备进城看春节文化节目的龙胜凡知悉后,马上上门进行检查,并指导病人用药、服药。龙胜凡的同事们说,龙胜凡经常在下班后参与免费救治病人的工作,仅2012年正月就不下十次;返聘6年来,至少有500次以上。
惠民生,攻坚克难排头兵
“板蓝根20包,螺旋霉素3版,咳特灵24片,计价10元。”2月28日,,笔者在病友周春菊的处方签上看到了以上的记录。在场的群众说:“这些药物在以前没有20元买不到,现在只要10元,比以前减少了50%。一年下来,全家人可节省好几百元钱的药费。”药品零差价制度的落实已经给苗乡人民带来了实惠。
为落实这项惠民举措,龙胜凡付出了辛劳和汗水。实行药品零差价制度后,医院的收入肯定减少,但为了实现收入增长和未来发展,龙胜凡向医院班子提议,落实“热心服务、增强技能、薄利多医”的策略。他亲自在院内向病友宣传相关政策,并且带头深入到各个村寨向广大群众宣讲。他与同事们走访的农户达180多家。
为整体提升医疗水平,他利用业余时间和现场实践,与大家共享诊断、用药、抢救危重病人的经验。在他的带动下,吴寿文、麻爱民等多名医生的技术水平得以提高。他自己也在传道授业的实践中,医疗技术更加娴熟,许多外乡人都慕名找他治疗。2011年4月,道二乡扛摆村吴麒朵、吴英果孪生婴儿,因患重症肺炎,在其他医院治疗先后花去20余万元
9 7 3 1 2 4 8 :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为什么甘草不可滥用?好医师网24小时在线答疑
- :下一篇:如何应对春节综合症好医师网24小时在线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