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之畔走出平民院士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黎介寿纪事
湘江之畔走出平民院士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黎介寿纪事
| 2013-07-22 2:48:14 星辰在线 | 复制链接
订湘江手机报,大事趣事绝不漏掉。编辑短信XJ,移动用户发送至10086,联通、电信用户发送至1062892211,3元/月。
89岁高龄的黎介寿仍战斗在一线。每次他查房,都会耐心解答各类问题。范钦尧 摄
黎介寿档案
黎介寿,男,汉族,湖南浏阳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24年10月出生,1949年4月参加工作,1963年4月入伍。已发表科研论文600多篇,编撰医学专著41部,担任13卷巨著《手术学全集》总主编,荣膺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何梁何利”奖、全国科技大会奖。2009年胡锦涛主席签署命令给他记一等功。
星辰在线—长沙新闻网7月22日讯 (特派记者 朱华)
“你放心,会好的。”“再过两天就能下地走路了。”“你年纪大了,要多喝水,有助恢复。”7月15日7时30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重症监护室37病区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几句问候让正在这里接受治疗的汪荣贵、周连才等十余名肠病重症患者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汪荣贵说:“有老爷子在,我们就放心了!”
这位让众多曾陷入绝望的患者重燃希望之火的老人,就是89岁高龄的黎介寿,祖籍浏阳的他1924年出生于长沙望麓园,研究肠道已有60多年,完成手术21000多台,从死亡线上拉回无数患者。他开创了亚洲同种异体小肠移植先河,主持的“肠功能障碍的治疗”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誉为“全世界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他集数百种荣誉于一身: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
今年近九旬的他依然奋斗在治病救人的医疗第一线,作为黎老家乡媒体,本报记者近日奔赴南京采访这位平民院士。
求务实:哪怕担风险也要救人
“是黎院士给了我丈夫第二次生命,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家!”回忆两年前的那段经历,常德妹子李立平依然心潮澎湃。这次,她特地从湖南赶赴南京,为的就是要表达对黎介寿老人的感激之情。
2010年11月20日,同在某粮食企业工作的刘炳炎和李立平正在筹备婚礼,甜蜜的日子出现“急拐弯”:刘炳炎患上了急性胰腺炎!仅仅2天时间,胰腺脓肿、破裂出血、多次出现呼吸困难和休克症状,当地两所大医院先后下达了12次病危通知书。
“那段时间我特别无助,后来我在网上查到了黎院士和他学生的信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李立平给黎院士的学生李维勤发去了电子邮件,“没想到,很快得到了回复,像炳炎这种情况转院必须要空运,而且风险大。”
“我是黎介寿,病人还有希望,赶紧送过来!”不久,她竟接到了黎介寿的电话。这个决定,是黎介寿与湖南当地医院网上会诊后,慎重作出的。有了黎介寿的支持,李立平联络了SOS国际救援飞机将炳炎从长沙运到了南京。
“一到重症监护室,就看到了黎院士。他特别慈祥,特别自信,让我感到踏实。”2011年1月25日,SOS国际救援飞机飞抵南京,李立平说,黎介寿和他的学生没有像其他医生那样,一来就交待病情多危险,“他们第一时间就是抢救病人,一切弄妥后才找我,那个春节他们科室没休息。”
入院第三天凌晨,刘炳炎突发腹腔出血,生命垂危。瘫坐在手术室门口的李立平突然听到楼道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黎院士一路小跑进了手术室。”手术取得了成功,5天后刘炳炎从昏迷中苏醒过来,48天后,他获得了新生。2012年5月1日,劫后重生的两位年轻人幸福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像刘炳炎这样故事太多太多:云南昆明的李健泰、安徽铜陵的周小平、张家港的杨燕兵、安徽池州的韩克东、武警总队的雷明君……治愈的患者们纷纷从异地来了,他们用自己的险过“鬼门关”的经历向大家证实着黎介寿的高超医术。
对很多病人来说,好医师网,来到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就是救治的“最后一站”。普通外科收治的病人,70%以上都是从其他医院转诊过来的。面对病人存在的高风险,黎介寿从不推脱,“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
勇创新:划伤大腿做试验
作为一名科学家,黎介寿在肠病研究路上一路创新。
“这是黎院士发明的布带式束缚带,让病人感觉更舒服;这是黎院士提出的导管标识管理,更便于我们护理病人;这是黎氏双管,挽救了很多腹腔感染病人……”重症监护室37病区病床前,护士长陈月英自豪地介绍着。
作为“全世界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黎介寿从肠缺血、肠外瘘开始,继而由短肠综合症、肠移植、肠黏膜干细胞移植这样一个主轴,逐渐衍生出了29个课题,为患者撑起一把繁茂的生命保护伞。在普外科领域,他开创了三个全国第一:外科营养支持、腹腔感染、小肠移植。
1987年一个寒冬的雪夜,一位因腹腔大出血、整个小肠被切除的13岁小姑娘被抬到黎介寿面前,肠子被两把血管钳夹住。而黎介寿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小姑娘离开人世。这时,年近花甲的黎介寿决心挑战肠移植这一难题。
他把铺盖搬进动物实验房——猪圈,开刀、观察,不间断记录和分析动物实验的每个数据。实验室内到处散发着刺鼻的粪便味道。黎介寿和学生们却成天与猪为伍,当起了“猪爷爷”。仅动物手术存活24小时这个难题,黎介寿就做了一年的试验,然后接着就是存活100天的目标……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了4年多时间。
1992年2月14日,黎介寿终于在亚洲首次取得了猪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成功。1994年3月12日,一段250公分小肠被成功移植到患者杜新平的腹腔内。黎介寿打破了亚洲小肠移植“零”的纪录,使我国器官移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找到补好瘘口的最佳方法,他甚至用刀在自己大腿划开了两寸多长的口子,用胶水在自己大腿上做起了试验,尽管他很清楚要是出现化学反应,将对自己身体产生巨大伤害。可是,为了肠瘘患者,他把一切都抛到了脑后。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日常吃喝要适度否则吃太饱撑出十种病
- :下一篇:晚餐应节制 饱食易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