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发霉”,肠胃也会闹情绪好医师网24小时在线答疑
发布:2013-09-10 14:41 | 来源:网络整理 | 点击:次 | 责编:360好医师网
导读:
夏天一到,消化道出现问题的患者明显多了起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吃坏了”,其实不尽然。心情“发霉”,肠胃也会跟着闹情绪。
记者 陈俊珺 夏天一到,消化道出现问题的患者明显多了起来。一提到肠胃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吃坏了”,其实不尽然。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医生陈胜良提醒,胃肠功能的好坏和人的情绪也关系密切,心情“发霉”,肠胃也会跟着闹情绪。 肠胃不适,未必是“吃”出来的 肠胃不适几乎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吃坏了”。事实上,以下三大因素都会影响胃肠功能。 一是不良情绪;二是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三是环境和温度。 其中影响最大却往往被人们忽视的是情绪。可以说,胃肠就好比心情的“晴雨表”。无论是紧张、焦虑、抑郁还是过度兴奋,肠胃都会敏感地接收到这些情绪的信号,并因此而受到影响。 太过亢奋,肠胃受不了 情绪过于亢奋,比如紧张、焦虑、易怒时,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和胃肠蠕动的增加,可能引发胃食管反流、胃炎,甚至消化性溃疡。具体来说,容易引起以下症状: 一,不自觉地清喉 胃食管反流是一种和情绪密切相关的消化道疾病,它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烧心、胃酸反流,此外还包括口腔异味、声音嘶哑、嗓子干痒、总是不自觉地清喉、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甚至哮喘等。 陈胜良告诉记者,有些患者向他反映,自己虽然吃东西时吞咽通畅,但总觉得咽部或者胸骨后处有异物,好医师网,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少数胃食管返流的患者还容易被误诊为心脏疾病、颈椎病或甲状腺疾病等。 二,总是觉得饿 还没到吃饭时间就觉得非常饥饿,但没吃几口,,又觉得饱胀不适。多数人还会出现打嗝、上腹部隐痛、灼热感、饥饿痛以及夜间痛等。这些不适都可能是亢奋、焦虑情绪引发的胃病症状。 三,老想去厕所 过度焦虑的情绪还会引起肠道异常,比如腹泻、腹痛、大便颜色偏深绿、胀气、排气增多或不畅、绞痛等腹部不适。陈胜良说,有些人一紧张就会出现大便稀烂、排便不畅,还会有大便不尽感。 心情压抑,肠胃也抑郁 悲观、失望、挫败感等压抑性情绪,会使人的肠胃也变得抑郁。食欲不振、嗳气、打嗝、早饱、饱胀等都可能是肠胃抑郁的表现。 有些励志减肥又无法抵御美食诱惑的女性,会在进食后采取催吐的手法,强迫自己把吃下去的食物再吐出来。陈胜良特别提醒,一旦养成这种不良习惯,胃部经常受到强迫性情绪的影响,容易造成肠—胃—食管的反流或黏膜损伤,对于这种功能性疾病,治疗起来较为复杂,而且容易反复。 定期给心情“晒太阳” 对于经常被上述症状困扰,去医院检查又没有发现肠胃出现器质性病变的人来说,要想改善胃肠道的功能,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陈胜良告诉记者,胃肠道功能性疾病患者往往是那些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凡事对自己和别人要求都特别高,常常容易陷入纠结情绪的人。建议这些人应该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和定位,在处理具体的工作和人际事物时,避免过分紧张和焦虑,也不要反复纠结于一件事,更不要使自己的心理常常处于应激状态。要定期留出一定的时间放松身心,做一些令自己感到惬意的事,比如听音乐、进行户外运动等。 陈胜良建议,在天气闷湿的黄梅天,肠胃功能不好的人除了要经常给自己的心情“晒晒太阳”之外,在饮食上要比常人更加注意:菜肴最好不要存放太久。不要频繁和大量喝过冷、过甜的饮品,尤其不要在空腹时饮用。多喝对消化道有益的粥、菌菇汤。少吃油脂含量高的脂肪类食物。 延伸阅读 肠胃也是有记忆的 记住喜欢的口味 有些人吃饭无辣不欢,有些人吃什么菜都爱放点糖,这是因为胃肠道会记住那些给它留下“美好记忆”的食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某种饮食习惯。 记住病痛 一旦经历过一次上吐下泻的肠胃炎,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会留下胃肠不适的“后遗症”,或者容易再度发作。 记住不规律 过饥、过饱、进食不定时也会给肠胃留下“不良记忆”,破坏其正常的工作规律。 从饮食健康和胃肠道功能维护的角度出发,我们应当建立起良好的“胃肠记忆”,同时也应该接受胃肠“痛苦记忆”的警示,在一定范围或程度上减少某些“不愉快的记忆”。 具体来说,吃什么、怎样吃能让自己的胃肠舒服,以后就可适当保持这种习惯;反之,吃什么、怎么吃会让胃肠不适,以后就要尽量避免。 中医自古有云,“胃以喜为补”,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专家介绍 陈胜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行政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胃肠激素组委员。擅长胃食管反流、胃炎、便秘腹泻,以及胃肠黏膜癌前疾病的诊治。 特需门诊时间:周二上午(仁济医院西院);周四下午(仁济医院东院);周一、周三上午(仁济医院南院)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