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前,别忘了给口腔做一次全面体检
宝安妇幼保健院专家称,牙周病将有损胎儿健康,并建议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
杨林 林子权
该院口腔科主任周鑫才博士(左一)在工作中。
口腔是身体的“门户”,牙齿的好坏不仅影响着个人形象,甚至与糖尿病、冠心病、胃炎等疾病也息息相关。
一项口腔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老年人和育龄妇女,是牙病高发的三大人群。昨天是全国第27个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定期口腔检查,远离口腔疾病”。应该如何预防口腔疾病?记者专程采访了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的部分专家。
口腔健康检查从幼儿开始
该院口腔科主任周鑫才博士告诉记者,牙菌斑是威胁儿童和青少年口腔健康的主要“元凶”。从牙齿萌出后,需要不断有效地彻底清除牙菌斑,才能保持牙齿和牙周的健康。牙菌斑一般会在被清除后的1至6小时内新生,因此对牙菌斑每天至少要清除两次;在清除牙菌斑时,应特别注意牙齿邻面和龈沟等隐蔽处。要维护牙周组织健康,选择刷牙工具、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很有讲究。
幼儿的第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应在第一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也就是1岁内进行,主要是检查儿童乳牙萌出情况并评估其患龋病的风险,提供有针对性的口腔卫生指导并建立儿童的口腔健康档案。
该院口腔科邓月进硕士说:“对于孩子来说,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口腔疾病,可保持牙列的完整,防止牙齿缺失。不论大人还是孩子,我们提倡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治疗无症状的早期龋齿,医生在线答疑,定期清洁牙石,保持口腔软硬组织的健康。”据介绍,窝沟封闭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推荐的预防青少年龋齿的无创伤的有效措施,用高分子复合材料涂在牙齿窝沟内,形成一层保护性屏障覆盖在窝沟上,从而隔绝细菌和酸对牙齿的腐蚀,预防龋齿发生。
口腔检查周期为半年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口腔常见疾病如龋病、牙周疾病等多为缓慢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都是等到牙痛才去医院,其实这时候牙病已经很严重了,本来花费很少的时间和精力就能解决的问题,此时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治疗。邓月进建议,“早发现、早治疗”也是口腔疾病的诊治原则,应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成人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为宜,这样做能够使牙病得到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目前许多人都对自身存在的口腔健康问题不够重视,以为只要没有疼痛就等于牙齿健康。但事实上,很多口腔健康问题在平时的生活中是不易被察觉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造成严重后果。邓月进建议,市民应当建立定期检查口腔的习惯,这样才能发现潜在的口腔问题,以便及时治疗,这样既能缩短治疗疗程,减轻病痛,也降低了治疗的费用。
对于老年人来说,应该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龋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口腔癌等。口腔内残留的牙根,如经常肿痛应尽早拔除,过度磨耗形成的锐利牙尖要及时磨除和调合,以防对口腔软组织及颞下颌关节造成损伤。该院口腔科丁云飞医生建议,老年人口腔健康检查最好半年一次,一旦发现“虫牙”要及时医治,否则“牙洞”会越来越大。
怀孕前别忘给口腔做次“体检”
“牙周病的危害很大,对于孕妇尤其如此。如果能够在孕前做一次全面的口腔体检,发现问题及时治疗,会避免很多麻烦。”该院口腔科赵晓华博士提醒。
“孕妇患上牙周炎后,生出早产儿的几率和低体重婴儿的几率要比健康人高约7.5倍。”赵晓华指出。而如果女性在计划怀孕前能够做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尽可能地规避风险。根据牙周的具体情况,症状较轻的,通过洗牙等简单的手段就能治愈。如果症状十分严重的,可能需要系统治疗两个月左右。这时,一定不能求“快”,应当耐心接受医生治疗,痊愈后再计划怀孕。
为什么强调一定要在怀孕之前做口腔体检呢?赵晓华解释说,一般来说,好医师网,怀孕前3个月担心因治疗引发流产,怀孕后3个月怕引发早产,因此这两个阶段都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治疗。再加上女性怀孕后,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内分泌变化、免疫力降低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易导致口腔环境变化而多发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原有的牙周炎、龋齿等疾病在怀孕后更易加重。建议准备怀孕的女性在怀孕前3至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体检,不要带着口腔疾病怀孕。
赵晓华提醒,口腔疾病重在预防,即使在怀孕之前做了详细的口腔检查,及时治疗存在的口腔疾病,但怀孕后仍可能发生口腔疾患。也有孕妇在出现了口腔问题后,痛得无法进食,因对治疗顾虑重重,强忍着不去看医生。虽然孕妇的治疗存在特殊性,但并不是不能治疗,怀孕后4至6个月是口腔治疗相对安全的时期。
本报记者 杨林 林子权 通讯员 黄河清 文/图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温州人的牙齿也没那么“强硬”
- :下一篇:关于口腔健康误区 你都犯了哪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