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51例临床疗效研究好医师网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死亡率仍居前位[1]。对于中晚期胃癌患者,由于已错过手术的最佳时机,因此强调包括非手术方法在内的综合治疗,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减少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995年3月-2003年11月,好医师网,我院收治胃癌患者10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腺癌,按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TNM法[2]分期,均为Ⅲ期或Ⅳ期,排除转移性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男35例,女16例;年龄35~81岁,平均56。3岁。对照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39~78岁,平均53。6岁。
1。2治疗方法患者所行手术有姑息切除术、改道或探察术。术后予FAM方案静脉化疗:氟尿嘧啶0。5~1。0g,静滴,第1~5天;MMC10mg,静推,第一天;ADM30~40mg/m2,静推,第二天。3~4个星期重复1次,连用4个周期以上。治疗组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主方:炒白术12g,茯苓30g,白扁豆30g,红藤30g,生牡蛎30g,夏枯草9g,党参15g,干姜5g,半夏15g,薏苡仁15g,陈皮15g组成,采用水煎剂,每日l剂,分次口服,连用12周以上。根据临床辨证结果,在主方基础上随症加减。
1。3统计学方法治疗效果、生存率比较、化疗不良反应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生存质量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WHO肿瘤治疗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CR):所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至少4周;部分缓解(PR):肿瘤大小估计减少95%至少4周;无效(NC):病情无明显变化至少4周;客观有效率:完全缓解加部分缓解。
2。2治疗效果见表1,两组客观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略)
2。3两组生存率比较见表2,两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两组生存率比较(略)
2。4化疗药物不良反应见表3,两组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3两组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比较(略)
2。5生存质量生存质量以Karanofsky评分标准为指标,治疗后增加10分以上为提高,减少10分以上为降低,变化<10分为稳定,见表4。两组生存质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4两组生存质量比较(略)
3讨论中晚期胃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如化疗等方法,由于已失去手术最佳时机,非手术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化疗药物大多数具有细胞毒性,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也杀伤正常细胞,引起治疗中各种不良反应,对机体免疫亦具有抑制作用。现代药理证实中药对肿瘤化疗有减毒的作用,可减轻化疗对骨髓的抑制作用,能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3]。在我们的研究中,经中药治疗的患者化疗后几项主要的毒副反应如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静脉炎、腹泻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了中药在降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中的确切作用。大量研究资料显示,中药不仅有减轻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作用,还能与化疗药物协同,发挥增效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资料还提出,中药治疗是影响胃癌预后的保护性因子。我们的研究资料显示,中药复方治疗中晚期胃癌,其临床有效率较单纯化疗者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患者生存期亦较单纯化疗患者明显延长(P<0。05),再次证实中药在胃癌综合治疗中具有明确的、独立的治疗作用。中药治疗肿瘤注重调理全身,纠正阴阳失衡状态,改善全身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好医师网,降低复发和转移,提高生活质量和远期疗效。在以Karanofsky评分为标准的生存质量比较中,中西医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从而进一步阐明了中药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中晚期胃癌,使药物的临床有效率大幅度提高,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生存时间延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说明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中晚期胃癌有确切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OtsujiE,YamaguchiT,SawaiK,HagiwaraA,TaniguchiH,TakahashiT。Recentadvancesinsurgicaltreatmenthaveimprovedthesurvivalofpatientswithgastriccarcinoma[J]。Cancer,1998,82:12331237。[2]ShimadaK,AjaniJn。Adjuvanttherapyforgastriccarcinomapatientsinthepast15years:areviewofwesternandorientaltrials[J]。Cancer,1999,86:16571668。[3]邱佳信,贾筠生,杨金坤,等。健脾法为主治疗晚期胃癌的探讨[J]。中医杂志,1992,8:2325。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