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女性“隐形”杀手:妇科肿瘤
妇科肿瘤是育龄女性的常见疾病,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每年全世界有数以千万计的妇女因此丧生。它可以生长在女性生殖器的任何部位。妇科良性肿瘤以子宫肌瘤最为常见,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以及外阴和阴道癌等,发病率最高的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为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其中卵巢癌死亡率居首位。我们将宫颈癌和卵巢癌的相关科普知识加以详细介绍,敬请关注。
宫颈癌
我国每年新发病例13.1万,约占全球新发病例总数的28.8%。宫颈癌好发于40岁至60岁之间,近年来,发病年龄提早了近10年。
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①不洁的性生活:宫颈癌的“罪魁祸首”是人类乳突病毒,所以,性关系愈复杂(或另一半的性关系复杂),感染宫颈癌的机率就愈高;此外,过早有性生活、经期性交、产期性交等均是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
②生育因素:过早分娩、密产、多产等。
③不良生活方式:吸烟妇女患癌的机会较多。
④免疫力低下:长期营养不良、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类固醇等人群。爱滋病患者比一般人更易患宫颈癌。
宫颈癌的早期信号
1、首先出现的症状常常是“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时出血,进行妇科检查时出血或绝经后不规则出血。
2、阴道白带增多。白带稀薄如淘米水状,分泌物中有恶臭味。
3、当癌组织侵犯骨盆壁、神经,患者会出现剧烈的腰腿疼和下腹痛;肿块压迫淋巴及血管,患者会出现下肢严重肿胀;肿块侵犯直肠、膀胱,患者会出现排便、排尿困难、尿血、便血。
宫颈癌的检查与诊断
一、临床症状:接触性出血、绝经后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或者阴道分泌物有异味、白带带血等。
二、妇科检查:可见宫颈糜烂、宫颈肿物、接触性出血或宫旁增厚。
三、辅助检查:宫颈脱落细胞检查、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B超、CT及核磁共振成像扫描。
预防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①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专门感染人表皮和粘膜鳞状上皮的病毒,可以通过唾液、性接触及皮肤接触传播,感染HPV没有任何症状,只有通过HPV监测后才能发现。
持续高危HPV感染人群是宫颈癌高发人群,99.8%的宫颈癌患者体内可以检查到HPV,因此定期妇科检查、HPV检查以及宫颈细胞学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从而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②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是发生在癌前的病变。在CIN患者中,HPV DNA的检出率为79.6%;在宫颈癌患者中,检出率为95.2%,及时治疗可显著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生率。
③宫颈癌的发病与性生活过早、性生活紊乱等关系密切,所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可以较少宫颈癌的发生。
宫颈癌的筛查
宫颈癌虽然危险,但也有“软肋”:1、宫颈癌是感染性癌瘤,不感染HPV(人乳头瘤病毒)就不会患宫颈癌,定期接受高危HPV病毒检测,及早发现有无HPV病毒感染并及时治疗,就完全可以将宫颈癌消灭在萌芽状态。二、从早期的炎症发展到恶性的癌变需要6到8年的时间,通过现代医学手段完全可以将癌变检查出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女性重新过上健康生活。所以宫颈癌是可以预防、治疗、治愈的。根据研究显示,宫颈原位癌的治愈率接近100%,医生在线答疑,宫颈癌I期治愈率可以达到80%-90%,II期60%-70%,III期40%-50%,IV期10%了,所以,定期检查,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一、宫颈癌筛查的主要对象
任何有三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妇女
筛查年龄组:25~65岁。
高危人群:适当提前
二、宫颈癌筛查方法
1、HPV检测和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使用,其检测灵敏度高达98%以上,既可检测宫颈癌早期病变CIN(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也可早期诊断宫颈癌。
2、HPV-DNA:阳性预示癌前病变。如果30岁以上的女性HPV感染检测及TCT结果是阴性的,今后3~5年内不需再做类似检查了。
3、多长时间筛查一次?
每年1次细胞学筛查,连续2次均为正常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时间至3年查1次。若连续2次HPV和细胞学筛查均为正常者,可延长筛查间隔时间至5~8年。高危妇女人群,筛查间隔时间应较短,最好每年筛查1次。
宫颈癌的特色治疗
天津市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总结了数千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并结合国际最新进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确分期及不同个体要求为其制定最为准确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
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有宫颈锥切术、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扩大的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其五年的生存率达
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
宫颈癌的治疗强调个体化,对于中、晚期宫颈癌,已由过去的扩大手术切除范围,逐渐演变为通过放、化疗有机结合,配合适当的手术综合治疗措施,成为中、晚期宫颈癌标准化治疗模式,最大限度的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新辅助化疗:指对宫颈癌患者术前进行1~3疗程的化疗,提高局部肿瘤的控制率,改善预后。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术可提高手术切除率,适用于部分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
二、同步放化疗:指在放疗同时使用化疗增效,主要用于局部进展型宫颈癌、广泛淋巴结转移及全身转移宫颈癌、复发转移宫颈癌。
三、术后化疗:术后具有高危因素患者,如病理提示脉管有浸润,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低分化以及特殊病理类型,应在放疗前后给予化疗。
四、免疫治疗:宫颈癌疫苗出现,为阻断宫颈癌的发病立下汗马功劳,最佳的疫苗接种年龄是在女孩第一次性行为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尚未开展宫颈癌疫苗的接种计划。
卵巢癌
卵巢癌发病率在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中所占的比率为2.4~5.6%,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有关数据统计:20岁组发病率为2/10万,70岁组为55/10万,且我国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于国外,死亡率居女性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首位。我市卵巢癌发病率为6.37/10万,死亡率为2.62/10万。
卵巢癌的高危因素
1、年龄:常发生于绝经后的妇女,50%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妇女。
2、月经史:月经初潮早、未孕、晚孕、绝经晚等可增加卵巢癌发生的危险性。
3、长期服用促排卵药物的人群
4、家族史:目前认为遗传因素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10%的卵巢癌有明显的遗传性。家族中有患卵巢癌、乳腺癌或结肠癌的妇女,会增加患卵巢癌的危险性。
5、环境因素:工业污染、吸烟、放射线照射均与卵巢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卵巢癌的常见症状
1、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故早期肿瘤较小时多无症状,偶在妇科检查时发现。
2、腹胀和下腹不适感。
3、腹块:腹部包块为最常见的症状。当早期腹部包块不大时,患者不易察觉,肿瘤长大,患者可于腹部自觉肿块。当大网膜转移严重而成饼块状时,可在上腹腔触到浮球感的大包块。
4、腹痛:当盆腔或腹腔有肿瘤种植转移或体位改变使包块牵引周围脏器,或有扭转时,即可有腹痛症状,同时也可伴有恶心、呕吐和发热症状。
5、压迫症状:肿瘤长大压迫盆腹腔脏器,则出现相关的压迫症状,如压迫横膈则出现呼吸困难及心悸;压迫膀胱致尿频、排尿困难或尿潴留;压迫直肠可出现排便困难或便频。
6、腹水:良恶性卵巢肿瘤均可出现腹水,患者出现腹部膨隆或腰围增大,患者常误认为肥胖。
7、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月经不调,患者也可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
8、因卵巢癌常有腹腔内扩散涉及的部位不同,出现的症状多种多样,如恶心、呕吐、腹泻或水肿、气促等症状,常被误认为是内科疾病。
卵巢癌的检查与诊断
卵巢癌治疗的最大困扰使患者确诊时多数中晚期,5年生存率只有30~40%,因此卵巢癌的正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尤因早期卵巢癌基本无任何症状,定期体检是卵巢癌早诊断极其重要的措施。
卵巢癌常用的检查与诊断方法:
1、细胞学检查:经阴道后穹隆穿刺或经腹壁穿刺,吸取腹腔液进行肿瘤细胞学检查,恶性肿瘤常为阳性。
2、超声检查:是目前应用最广而简便的方法,能提示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及性质等,鉴别卵巢肿瘤和腹水。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B超)血流显像技术对卵巢癌的诊断可提供比较客观的证据。
3、放射学检查:CT检查可清晰地显示肿块、腹水、淋巴结转移。
4、磁共振成像(MRI) :可用来确定卵巢肿瘤的毗邻关系,也可用于判断肿瘤分期、淋巴转移和其他部位的转移。
5、肿瘤标志物:监测其体内肿瘤存在情况,以期达到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目的。多个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较单一标记物更为可靠,如CA125、CEA、AFP、HCG等。
6、腹腔镜检查:通过腹腔镜可以清楚地窥视病变的性质、大小、部位以及有无腹腔播散,并可吸取腹腔液做细胞学检查,还可取活检。
卵巢癌的预防
目前就预防来讲主要针对上皮性卵巢肿瘤。
1、口服避孕药与从未服用避孕药的妇女相比较,如服避孕药五年以上,可降低60%的危险性。
2、鼓励母乳喂养,延长母乳喂养时间。
3、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食高脂肪食物,尤其是动物脂肪。
4、对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妇女的预防指导,开展遗传咨询及基因测定。
5、预防性卵巢切除,对40岁以上的有卵巢癌家族史的患者,有时可建议其行手术切除卵巢。
卵巢癌的筛查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关爱职工】江西省中医院继续为女职工办理幸福互助保险
- :下一篇:怎样预防子宫内膜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