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三甲医院否认推荐奶粉好医师网24小时在线答疑
第一口奶对新生儿来讲非常重要。
(视频截图)
信息时报记者 李星慧 黄芳芳 徐姗 莫柳
图片 信息时报记者 郭柯堂(署名除外)
近来在华的洋奶粉品牌正在经历多事之秋。继8月份6家洋奶粉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共被罚约6.7亿元,近日多美滋等洋奶粉企业又被曝涉嫌贿赂医院医护人员,给刚出生的婴儿喂食自己品牌的奶粉而再陷丑闻。采访中,好医师网,广州多家医院对记者表示,从来不会主动推荐奶粉品牌给产妇。
9月17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生计生委”)紧急发布通知:严禁医疗机构接受母乳代用品生产者、 销售者的馈赠和赞助,不得收取回扣、获取利益。严禁生产者、销售者在医疗机构做各种形式的推销、宣传。
医院:多数医院让家属自备奶粉
对此,广州几家三甲医院均对记者表示,目前有产科的医院一般都按爱婴医院的等级设立,这就必须
遵循“爱婴医院”条例,包括医院内不能有奶粉,不能有奶瓶,只能用调羹喂奶等。
“目前广州大多数医院不提供配方奶,由家属自备配方奶。”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刘海燕介绍说,对一些有湿疹严重、对普通奶粉过敏、需要喝深度水解的特殊奶粉的宝宝,院方也只是推荐家长购买此类奶粉,不会建议购买哪个具体的品牌。
广州女子医院产科的负责人朱飞飞表示,无法哺乳的新妈妈,医院会建议家属自己购买配方奶,院方是不会提供配方奶。而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院长黄志帼告诉记者,该院医护人员给婴幼儿喂养的配方奶粉是孕妇家庭自带的或是医院按照孕妇的要求准备的。
消费者:有医院打擦边球
据悉,相关部门每年的产科质量检查会包括“爱婴医院”方面等项目,但现时往往流于形式。医院发现医护人员违规推销奶粉,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外还有少量医院提供液态奶。
今年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育的周小姐产后第三天才有母乳,医院有提供奶粉,但她用了自己购买的奶粉。她告诉记者,产检的时候,医院的护士就不断推荐某品牌奶粉,说凭他们开的单子买妈妈奶粉可以免费送一罐婴儿奶粉。“宝宝出生没几天长了很多湿疹,医生说可能是奶粉过敏,建议我换雅培亲护或者雀巢超级能恩,后经检查证实根本不是奶粉的问题。”此外,平时医院里一些孕妇讲座是奶粉商赞助的,讲座会赠送各种小礼品并留下孕妇的电话。周小姐参加过一次,接着就不断有销售人员打来的电话推荐奶粉。另一名在该医院生育的吴女士采用了医院提供的液态奶,但结账时发现,账目清单中并没有液态奶的费用。
李小姐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生的宝宝,她很早就从网上“做功课”得知这家医院会提供液态奶,且不允许家属自带奶粉。剖腹产生下宝宝后,李小姐的宝宝就在喂养室喝到了液态奶,这种奶是55毫升带奶嘴的小瓶装。“医院只允许在喂养室喂养,不让自带奶粉,但在病房时,有护士推荐奶粉,发奶粉试用装,但同时若有护士发现产妇病房有奶粉,又会寻问是否为自带的奶粉。”
有奶粉企业回应展开调查
9月17日,多美滋对此事件回应称公司严格遵循中国的法律法规,包括《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并为此设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多美滋、雀巢均对媒体表示,已在内部展开调查。美赞臣、惠氏暂未做出回应。雅培给本报记者发来的回应也称会严格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另外,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惠氏9月17日当天已向公司发出通知,暂停所有医务活动,医务代表只拿基本工资。记者就此事向惠氏相关人士求证,但截至稿前仍然未得到回应。
针对9月22日再度被曝行贿7省区医务人员的细节,深陷“贿赂门”的知名奶粉企业多美滋公司9月23日晚间发表声明,称多美滋非常重视央视的报道,已于数日前启动了事件调查。现在调查尚在进行中,结果或于10月1日前对外公布。
曝光台
多年潜规则早有成熟套路
一位不愿具名的婴儿奶粉界营销人士向记者透露,洋品牌为何在中国市场如此强势,就是因为医务渠道做得好,国产奶粉后来也跟风搞医务渠道促销,但只能在县城地级市做。他告诉记者,稍微像样点的奶粉公司都有医务团队。5大洋品牌公司里,医务团队和业务团队人数是一样多的,通常各占50%。而医务团队的费用投入要比业务团队更大。
他表示,广州的三甲医院通常用投标来操作,这些医院排斥国产奶粉,只让洋奶粉投,以广州某著名妇幼医院为例,投一个科室一年大约需要30万~60万元左右的费用,这种投标是垄断性的,别的品牌进不来。例如投了该医院的新生儿科后,采用该品牌提供的免费奶粉给新生儿喝,出院后有礼包、优惠券,99%以上会送一罐给产妇带回家。一个上规模的医院一年大概可以达到上百万收入。而产检科、新生儿科、儿保科等等科室加在一起,医院的收入十分可观。这些合作都是常年合作,且保密工作做得相当专业。
同时,医生、护士还有几种赚外快的渠道,例如产科的护士把产妇档案抄出来,厂家会支付到护士5元~10元一个名单的名单费。派一个样品或者礼品包,会支付每个准客户开发费30元~50元。有些医院管理差,医生护士可以直接派优惠券,妈妈拿着优惠券去附近的婴童店购买奶粉,厂家会支付新客开发费每人80元~160元。在三甲医院,医护人员一般一个月可以开发三五十个客户,一个月三五千元收入很正常,而护士抄个名单,一个月也能拿几百元。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报料,称奶粉打广告只能提高知名度,而医生的推荐,医生在线答疑,可以提高品牌美誉度,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投入到医务渠道。有的大品牌,一年可以投入4、5个亿费用到医务渠道。2008年,抄一个名单费用5元~8元,现在10元~30元,那时候请医生吃一顿饭50元~80元,现在每个医生单人招待费,可以报销300元。而且保护措施做得很好,据其透露,医护人员收受回扣,一般用其家人亲戚的账号,有的干脆现金交易,根本不会留下任何凭证。所有医务代表笔记本要定时清理,单据不允许出现公司名称,内容称顾问费、资料费等。签名也是签代名。
专家观点
屡禁不止因无监管主体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