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临床助理医师教材变化内容汇总
2015临床助理医师教材变化内容,是备考2015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需要了解的信息,新东方在线医学网整理2015临床助理医师教材变化内容汇总,帮助考生复习。
第一章 生物化学
P1:(二)1.氨基酸的一般结构式:第5行由“D系和L系两种构型”变为“D-型和L型两种构型”
第6行由“D系氨基酸”改为“D型氨基酸”
P2:(一)肽键与肽链:第8行末,增加内容“如谷脘苷肽”
(三)二级结构:第3行由“β-转角等”改为“β-转角和无规卷曲等”
P3:第2行由“它的Fe离子配位与组氨酸相连”改为“它的Fe离子以配位键与组氨酸相连”
P4:2.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第1行由“如:Ag、Hg2+、Cu2+、Pb2+”改为“如Ag、Hg2+、Pb2+”
P7:5.维生素B12和叶酸的生理功能:由“维生素B12又称钴胺素”改为“维生素B12因含(Co)又称钴胺素”
P11:(二)底物浓度:第1行由“如果我们用底物浓度”改为“如果用底物浓度”
第2行由“反应速度(V)”改为“反应速度(v)”
米氏方程由“V=————”改为“v=————” (大写变为小写)
(六)抑制剂:第2行由“称为酶的抑制剂”改为“称为酶的抑制剂(I)”
P16:第五节生物氧化(一)生物氧化的概念第3行由“过氧化物酶体(微粒体)”改为“过氧化物酶体”
P20:2、脂酰CoA转入线粒体:第10行由“脂酸氧化分解功能增多”改为“脂肪酸氧化分解功能增多”
3.由“饱和脂酸的β-氧化”改为“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
P21:3.酮体生成的意义:第3行由“脂酸分解增多”改为“脂肪酸分解增多”
(二)合成原料:第2行由“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脂酸”改为“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脂肪酸”
P22:(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第3行由“及一些神经介质的重要原料”改为“及一些神经递质的重要原料”
第二章 生理学
P31:(一)单纯扩散:第1行由“脂溶性的小分子…。,称为单纯扩散”改为“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的小分子……。”
第3行由“O2和CO2等气体分子”改为“O2和CO2等气体分子以及小分子等”
(二)易化扩散:第2行由“分为以下两种类型”改为“可分两种类型”
(三)主动转运:由“主动转运是指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代谢耗能过程,将某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的主动转运过程”改为“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代谢耗能过程,将某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的原发性主动转运过程。”
(三)1.原发性主动转运:第1行由“ATP产生的能量”改为“ATP释放的能量”
第2行由“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改为“跨膜转运的过程”
第4行由“并能利用此能量进行Na+和K+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转运,因而钠泵就是一种被称Na+-K+-ATP酶的蛋白质”改为“并能利用此能量逆浓度梯度主动转运Na和K,因而钠泵本身是Na+-K+-ATP酶”
第9行由“一个活体细胞,其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有很大的差异。”改为“一个活体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有很大的差异。”
P32:第2行由“于是将细胞内多于的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多于的K+移入膜内”改为
“于是将细胞内多于的Na+移出胞外,同时把细胞外多于的K+移如胞内。”
P32:钠泵活动的意义:①由“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改成“钠泵活动维持的细胞内高K+是…………”
③由“供其他耗能过程利用”改为“供其他耗能过程利用,如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
(四)由“出胞和入胞”改为“膜泡转运”
由“细胞对一些大分子的物质或固态,液态的物质团块”改为“膜泡转运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跨膜转运大分子物质或固态、液态物质团块的过程”
兴奋性
(1)相对不应期:第1行由“细胞有可能产生新的兴奋”改为“细胞有可能产生在兴奋”
(4)低常期第1行:由“才能引起兴奋,……兴奋才能完全恢复”改为“才能引起再兴奋……。兴奋才能完全恢复,以阈刺激一起一次新的兴奋。”
P33:(1)静息电位:第2行由“大都在-10~-100mV之间”改为“-100~-10mV之间”新东方在线医学网
(2)动作电位第2行由“0.5~2.0毫秒……的脉冲样变化,称为峰电位”改为“0.5~2.0ms………的电脉冲,称为峰电位。”
第5行由“当它们受到一次阈电位(或阈上刺激)时膜内原来存在的负电位将迅速消失,并变成正电位,…。由原来的-70~-90mV变为+20~+40mV的水平,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原有的负电位状态,这就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下降支。”改为“当细胞受到一次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膜内电位升高,原来存在的负电位将迅速消失,病变成正电位,…。由原来的-70~-90mV上升为+20~+40mV的水平,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原有的极化状态,构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原理:第一行增加“跨膜电位的形成取决于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的差异与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变化。”
(2)动作电位和Na+平衡电位2)下降支的形成
第3行由“使膜内外电位又回复的静息电位水平,从而形成…。”改为“使膜内电位又回复到静息电位水平,…。”
P34:(三)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和阈电位的概念
新增加“细胞生物电运动表现为膜两侧电荷分布改变。”
2.去极化:由“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称为…。”改为“负值减小,即膜内电位升高的方向变化,称为…。”
3.超极化:由“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称………”改为“负值增大,即膜内电位降低的方向变化,称为………”
P34:(四)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的特点
2.绝缘性由“…………互不干涉”改为“……互不干扰。”
6.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由“…………结构和功能上都是完整的”改为“机构和功能均未被破坏”
P35:第一行由“通透性增加………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改为“通透性增大,………这一局部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2.传递特点①第2行由“化学物质进行的,…”改为“化学物质(神经递质)进行的,…”
(二)兴奋-收缩偶联
第2~4行由“兴奋-收缩偶联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步骤,………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改为“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至少包括…,………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结果基础是………”
第5行由“…而是由于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的结果”改为“…而是由于肌中细肌丝与粗肌丝之间相对滑行的结果。”
P36:(二)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
第4行由“低分子物质”改为“………和小分子物质”
(三)血浆、血清的概念以及血液的理化性质
第2行由“…。血凝块发生回缩所释放处的淡黄色………”改为“血凝块发生回缩所析出的…。”
P37:2.(2)白细胞的功能:
第2行由“特别是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改为“特别是化脓性星君入侵的第一防线”
3血小板的数量及基本功能
(2)血小板的功能第2行由“第一阶段是受损伤的血管收缩……”改为“第一阶段可使局部受损伤的血管收缩……”
P38ABO血型系统的分型原则
第2行由“在人类血清中含有与其相对应的两种抗体,即…”改为“在人类血清中含有与其子昂对应的两种抗体(凝集素),即…。”
P39表2-2分期一栏由“收缩期/舒张期”改为“心室收缩期/心室舒张期/心房收缩期”
(三)1.心输出量第3行由“它等于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改为“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②心指数第3行由“心指数是分析比较不同个体之间………”改为“心指数是比较………”
④心脏做功量:第1行由“可以用搏出的血液所增加的…”改为“可以用搏出一定量血液所增加的…。”
第4行、第5行:改为≈
P40:第2行由“血液比重为1.055计算,每搏功为0.847J;而每分功为63.5J/min”改为“则左心室每搏功为0.8.0J;而每分功则为60.2J/min
2.影响心输出量的影响(1)前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2)第2行此时神经………
(4)第5行表格内容
P41:(四)1.第1行“这种属于…”改为“属于”
2.第2行增加“其0期为去极化,1~4…。”
P42:2.心肌的新分性:第1行
(2)(3)变化
(3)第5行:病理性异常刺激“”改为“异常刺激”
(六)2.QRS波群增加“Q/R、S”
P43:6.QT间期第1行:“代表从心室…。”改为“反映从…”
7.应与基线改为应与等电位基线
二、血管生理
(一)第4行~第7行
(二)第9行,半月瓣改为“主动脉瓣关闭,心室射血停止”
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四节 呼吸衰竭
1.P220,“(四)肺炎的诊断程序——2,评估严重程度”:“血小板减少<100×109”中的“100”有变化,旧版为“10.0”。但是新版的数值可能有误,请核实。
2.P220,“(四)肺炎的诊断程序——3.确定病原体”中,新版在旧版的基础上多加了“⑧血清学检查:…”
3.P220,新版从旧版“(四)肺炎的诊断程序”中分出了“(五)治疗”,从旧版的“抗感染治疗是肺炎的最主要环节……或氨基苷类。”。内容与旧版无变化。
4.P223,“(一)病理—2.组织分型—(2)鳞状细胞癌”,医生在线答疑,新版删除了“在肺癌中最为常见,约占50%.”
5.P223,“(一)病理—2.组织分型—(3)腺癌”,新版删除了“淋巴转移则较晚发生,预后差。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