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世界:源自于台湾的红尼罗鱼好医师网24小时在线答疑
红尼罗鱼拥有鲜红亮丽的外表、鲜美的肉质与经济实惠的价格,深受国际市场所喜爱。目前台湾养殖红尼罗鱼年产量约1.2万吨,主要外销美国条冻全鱼市场。
红色吴郭鱼又称为红尼罗鱼,学名Tilapianilotica,,英文名Redtilapia,是由白化种的吴郭鱼改良而来,红尼罗虽然在国内市场并非甚为普遍,但在其他国家的市场潜力却不容忽视,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斐济、菲律宾、中东地区、中南美洲及美国等市场,价格均不错。
吴郭鱼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水产养殖鱼种之一,1946年吴振辉及郭启彰两位先生从新加坡引进俗称“在来种”、“土种”或是海水种的莫桑比克吴郭鱼(Oreochromismossambica),后人为了纪念两位先生引进的功劳,特别取两位先生的姓氏,命名为“吴郭鱼”。
吴郭鱼突变种选育而来
红尼罗鱼育种的故事起源于1968年,当时在台南地区首先发现体型小,体呈淡黄褐色,鱼体有许多黑色斑的莫桑比克白化突变种,台湾省水产试验所鹿港分所(现已改制为农委会水产试验所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引进100尾,并与尼罗吴郭鱼交配。当时鹿港分所分所长郭河进行选种杂交,最初生产的鱼苗有两种颜色,维持原有黑色的鱼苗约占70%,另外体表为红色但布满大小黑色斑点的鱼苗约占30%,经多年的育种终于改良成功。
一般吴郭鱼腹腔膜为黑色,起初红尼罗虽然体表有很多的黑斑点,但其腹腔膜则为银白色,经数年之选拔育种后,1977年体表红色的鱼苗比例提升为80%,其红色也比较清新亮丽,同时黑色斑点显著减少。
其后与尼罗种吴郭鱼交配改良,至1986年已可生产全红鱼苗,即使是有黑色素出现,也都集中在腹部。经不断进行育种改良,近年已成功培育出鱼体更加鲜艳,且完全无黑色斑点的红尼罗鱼苗。
台湾年产量约1.2万公吨
全球约有90个以上的国家养殖Tilapia(罗非鱼),绝大部分皆用于内需市场,只有中国大陆及台湾,不只供应内需还有出口,目前全球Tilapia养殖量约320万吨,亚洲国家约占全球生产的80%、非洲10%、中南美洲9%,其他如北美洲、大洋洲、欧洲约占1%。台湾之Tilapia年产量约10万公吨,虽仅占全球养殖总产量的3%,但年出口量却高达3万公吨,位居全球第二位,其中条冻约2.5万公吨,鱼片约5,000公吨。
红尼罗虽然在生产量和出口量没有正式的官方统计数字,但经由种苗场提供的资料估算,台湾每年约生产2千万尾的鱼苗,估计大约有1.2万吨的成鱼产量,早年主要以活鱼或整尾冰鲜的方式销售,供应给北中南主要鱼市或钓鱼场,近年外销市场逐渐增加,主要销往美国、中东和日本等国家,以三去条冻的模式销售(去鳃、去鳞、去内脏),每年外销约6,000公吨的产量。
红尼罗在国际市场广为流通,在东南亚和中南美的饮食习惯中,皆有食用整尾油炸或蒸煮的料理习惯,红尼罗在肉质与外观上皆优于传统黑色Tilapia,因此在全鱼产品中颇具市场竞争力。台湾目前600克规格的红尼罗成鱼池边售价每公斤约在60-70元不等,养殖户表示,有时市场需求高时,甚至可达每公斤130元的好价格。
一般来说,海水鱼的价格优于淡水鱼,而色彩鲜艳的鱼又常与海鱼画上等号,因此红尼罗因有着鲜红的色彩,在推广初期常被当作赤鯮、红鲷或嘉鱲来贩售。
早期的红色Tilapia可分为三种,分为身体呈红色但仍然具有许多黑斑者,体呈红色、黑斑较少者,及体呈红白色、黑斑绝少者等三种类型,其中身体成红色、黑斑较少者被认为较具商品价值。
由于红尼罗鱼是突变种再经由杂交改良而来,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系及杂合性不同的品系下,体色有粉红、红色、橘红、橙色和橘黄等,体型有尼罗吴郭鱼型、欧利亚吴郭鱼型、莫桑比克吴郭鱼型等。先前有学者研究体色与成长及抗病力的研究中发现,色泽与成长的速度和活存率有影响。但也有学者表示,虽然成长和抗病力与体色有关,但最主要还是受到品种改良影响了生长遗传因素,例如有和尼罗种或欧利亚种杂交过的后代,其成长就会带有亲代的特性。
台湾的红尼罗经过不断地改良,体表已少有黑斑,即使有也仅是在养殖后期,腹部会有零星斑点,透过饲料和藻水的改善,并不会影响末端售价。此外,红尼罗腹膜为纯白色也是其优势,早期体表有黑点的红尼罗,其腹膜偶尔会呈现黑色或有黑色斑点,但透过人工的选种已可解决此问题。
国外的红尼罗品系如中国的花鲷、彩虹鲷,东南亚的星洲红鱼,欧美的RedTilapia,也仅是在体色和杂交的品系上略有差异,而取不同的名称,其鱼种和市场价值其实殊途同归。
海水养殖的潜力高
红尼罗是源于莫桑比克的突变种,也就是我们所称的海水吴郭鱼,虽然目前的品种已经过不断地杂交改良,但其耐盐特性普遍优于一般吴郭鱼品系。
红尼罗属于热带广盐性鱼类,耐低氧、窒息点较低,对盐度适应范围广,可在盐度千分之0-30生活,适温范围15-38℃,致死温度最低7℃,最高42℃。
在美国的红尼罗研究中发现,红尼罗可生存在盐度千分之36的环境中,而幼鱼可在盐度千分之12的海水中孵化,在台湾也有利用半淡咸水养殖红尼罗的业者。屏东的陈先生表示,红尼罗可饲养在盐度千分之20的海水中,若要再提高盐度至千分之30,则需要渐进式的盐化,经由喂饲较高蛋白与高能量的饲料,其成长速度与淡水饲养相差无异,而且肉质更加紧实鲜甜,可当作生鱼片来食用。
藻水培育出优质鱼苗
近年红尼罗鱼苗价格每尾大约2.5-3元不等,各繁殖场皆拥有自己培育的种鱼,一般并不愿意对外出售,自行选种培育的种鱼除了每年筛选外,也会到鹿港水试所申请新的种鱼,再进行品种改良。
每尾母鱼每年约可生产1,500-2,000尾的鱼苗,以1雄配5雌的比率,放养在种鱼池中。孵化可采人工孵化或天然孵化的方式,目前大多采池中自然交配产卵的方式,并于每天清晨或下午在池边捞取鱼苗,搬移到空池中做变性处理,继续培养到出售的体型。
鱼体鲜艳的颜色是经由食物中的类胡萝卜素和虾红素所产生,而鱼类通常无法自行合成,必须透过藻水或食物中所摄取;因此,好的藻水可以培育出鲜艳的鱼苗和成鱼。繁殖场的种鱼池在放养种鱼前,都必须先行做水,水色以绿藻为佳,再透过饲料中补充营养,即可产生优质鲜红的鱼苗。
产卵期约在3-11月间,在种鱼的繁殖期将种鱼移入池中饲养,约一个月左右雌鱼会开始产卵,受精卵为沉性卵,雌鱼会把受精卵吸入口里,利用鳃盖运动和口腔肌膜伸缩,使卵粒在口中能旋转滚动,并获得充分的氧气。水温在27-32℃的条件下,受精卵大约5-6天可以孵化。
刚孵化的稚仔鱼脐囊很大,无法行动,由雌鱼含在口腔中保护,经过4-5天,医生在线答疑,脐囊消失后,会开始摄取水中之浮游性动植物饵料生物,动物性饵料生物以轮虫、水蚤为主,植物性饵料生物则以螺旋藻及束丝藻为主。稚鱼经雌鱼保护2星期后,才会脱离母鱼群游于池边水面,此时须把稚鱼捕捞起来,除去色泽不纯的鱼,经盘点后,另行放入育苗池中培育。红尼罗的繁殖力强,养殖约3-4个月即达到性成熟,若没有经过单性处理,养成池中很快会鱼满为患,降低经济效益。一般Tilapia常利用不同种的遗传特性繁殖单性鱼,将染色体带ZZ的雄性欧利亚种(T.aurea♂)与染色体带XX的雌性尼罗种(T.nilotica♀)杂交,产生染色体带XZ的完全雄性子代,但由于红尼罗本身就属于杂交的子代,并非纯品系的鱼种,因此较难利用此育种技术产生全雄子代。
目前台湾的种苗场多以雄性激素“甲基睪固酮(Methyltestosterone)”在鱼苗幼期喂食,使鱼苗达到95%以上的雄性率,由于药品昂贵,且添加的剂量、时间及方法都是各养殖场独门的技术,目前台湾仅有3-4家的种苗场专门生产全雄的红尼罗种苗。
国际间常用的生产全雄性鱼苗方法,还有以下几种:
1、人工挑选
当吴郭鱼种苗培养到能以生殖孔判别雌雄时,一般为5-8厘米,在吴郭鱼苗种群中挑选雄鱼,进行雄性鱼的单性养殖,但是这个方法相当耗费人力。
2、雄性激素诱导
利用性激素药物控制Tilapia幼苗期的性别转化,使95%以上的鱼转为雄性。
3、种间杂交
利用不同品种Tilapia在性别遗传上的特点,进行种间杂交,获得子一代的雄性率在90%以上,而且还具有杂交优势。
4、YY超雄性
利用雌性激素逆转雄鱼为XY基因型雌鱼,但生理表现为雌鱼,然后使用这种“假雌鱼”与正常雄鱼交配,结果会产生1/4基因型为YY的“超雄鱼”,使用“超雄鱼”与正常雌鱼交配会得到全雄的后代。
5、三倍体
当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予以外来刺激,使这种卵子和精子结合即可产生三倍体鱼苗,此鱼苗具有单性成长快速的优点,近年来也有研究单位正在研发四倍体的种鱼,四倍体种鱼可直接和一般种鱼繁殖,即可得到不具生殖能力的三倍体鱼苗。
种鱼产卵后也需要坐月子
红尼罗适温范围为20-35℃,最适合的成长温度则在27-28℃左右,温差过大易造成紧迫,影响鱼的成长。繁殖场吴先生表示,红尼罗由于并没有固定的品系,若任其自行繁殖未作选种保留,几代之后又会有隐性基因跑出来,即使是同一批种鱼,今年产出的鱼苗品质良好无黑斑,也不能保证明年产出也是一样的状况。
因此在每年产季结束后,他会根据养成业者的反映及养殖情形,在培育上作调整。清池时除了进行池塘消毒外,也会进行种鱼筛选及淘汰的工作,再将种鱼搬运到过冬池中“坐月子”。种鱼经过一整年的不断繁殖难免有所耗损,若在冬季时没有好好保养喂食补品,在新的产季往往无法供应足够的早春苗,和提供一整年足够的鱼苗产量。至于该添加哪些补品,则是各苗场的商业机密,但建议可补充维他命与矿物质类的微量元素在种鱼饲料中,除了补充过冬所需的营养外,还可修复精巢及卵巢的组织。
目前台湾仅存少数种苗场繁殖红尼罗种苗,较具规模的苗场几乎都在屏东,如芳峯、福海和海洋等,购买优良的种苗可由以下几点判断:
(1)挑选声誉优良的种苗场(有朋友养过赚钱)。
(2)挑选有经过变性的全雄鱼苗场。
(3)避免放养去年度剩余的小鱼(成长不佳、无变性)。
(4)挑选种鱼量多,且每年有新增种鱼的种苗场(避免基因老化、抗病力差)。
水质和饲料决定养殖成数
红尼罗鱼适应能力强,养殖管理与吴郭鱼相差无异,仅有在幼期因体色鲜红较容易被白鹭鸶捕食,可透过防鸟网与加深水色来避免鸟袭耗损。每池三分地约可放养约3万尾,配备3-4台1马力的水车,约5-7个月可达一斤的上市规格,育成率约8成以上。
种苗场吴先生表示,养殖红尼罗的重点在于水质的调理与饲料的投喂,3-4月与8-9月季节转换时需注意细菌感染,每季做计划性的消毒,避免病菌滋生,平时添加益生菌,做好水中氨氮循环,以及藻相和菌相的平衡。饲料可选用一般吴郭鱼饲料或红尼罗的专用饲料,成鱼饲料蛋白质约为28-32%,主要的差别在于红尼罗专用饲料有额外添加虾壳粉与藻粉,有助于体表保持红艳。
饲料投喂尽量保持八分饱即可,常有养殖户为了加快上市时间而增加饲料量“催料”,但投喂过量时容易污染水质,引发疾病,反而未必能达到快速上市的目地,因此建议还是依照成长的阶段,投喂不同的饲料量,鱼苗阶段的饲料量约投喂体重10%,随着成长逐渐减少到1.5-3%,并根据天气、水质及摄食情况适当增减投料量。
2月和11月是外销旺季
红尼罗生长快速,约6-7个月可达1台斤大小供市场消费,近年池边价格每公斤约台币65-70元,内销北中南鱼市或钓鱼场,及外销中东、日本及美国市场。内销以活鱼提供中北部钓鱼场使用,或整尾冰鲜提供鱼市批发。近年台湾养殖红尼罗鱼外销量渐增,约有5成的产量是供应外销,以去内脏、鳞片鳃的条冻鱼型式。红尼罗每年外销量约6,000吨,占台湾条冻鱼外销的24%,产期的调节应以销售旺季回推放养时间,预先规划市场。
目前几个市场需求较旺盛的时期大致为下:
1、复活节
外销旺季,每年3-4月不等,冷冻厂约在2月大量下单,可选择在前一年的6-7月放苗。
2、圣诞节
外销旺季,每年12月出口到美国,冷冻厂约11月开始大量下单,可选择前一年的5-6月放苗。
3、中元节
每年8月(农历7月15日)国内需求量陆续增加,可选择2-3月放早春苗。
4、农历新年
每年农历1月1日(国历2月)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可选择前一年的7-8月放苗。
5、清明节
清明节是4月5日左右,在国历3月下旬需求量渐增,可选择在前一年的8-9月放苗。
红尼罗常见疾病
红尼罗抗病力强,正常养殖管理情况下不常得病,但在养殖条件不好时也会发病死亡,影响存活率。较严重的疾病有法兰西斯菌、链球菌和产气单胞菌等细菌性感染,简介如下:
1、法兰西斯菌感染症
法兰西斯菌(Francisella)为近年来(2006)经鉴定正名之病原菌,亦是先前1992年造成吴郭鱼大量死亡之类立克次体病病原。此病较常于冬春夏季节交替时发生,剖检下可发现在肝脏和脾脏造成的结节病灶。
2、链球菌
链球菌(Streptococcusspp.)属于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型态上呈圆型或椭圆型,以成对或多个球菌串连成链状为特征,感染的病鱼常见到凸眼、腹部膨大及肝脾肾潮红肿大的症状,好发于高水温期与高密度养殖环境。
3、产气单孢菌
产气单孢菌(Aeromonashydrophilus),造成罹病鱼鳍部和生殖孔出血、肝脾肾潮红肿大,需要与链球菌病类症鉴别。
疾病发生时必须掌握黄金诊断期与治疗期,养殖户先停止投喂饲料并将频死病鱼就近送往邻近动物疾病防疫所或鱼病中心诊断,依合格兽医师指示的处置方法进行治疗,并应加强环境水质与病死鱼处理,以防止疫情扩散。
未来展望
红尼罗起源自台湾,全盛时期时常有国外访客来台参观与学习养殖技术,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亦相继发展红色吴郭鱼之养殖,而这些国家的红色吴郭鱼均直接或间接的由台湾引进,国外许多研究单位或业者均称其为台湾品系,台湾之名伴随红色吴郭鱼远播海外,可说是一种另类的国民外交,但随着品种的外流与单性化技术不断的进步,台湾的红尼罗优势已不如往昔。
近年的新研究,如水试所的TsR纯品系种鱼和YY超雄性红尼罗、嘉义大学的微卫星基因标记和早年福海农场的八角型养殖系统等,都为台湾红尼罗养殖带来新的契机,未来如何将已开发的技术运用到业界,打响台湾红尼罗的品牌,还有待众人的努力。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