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发展路 迎接党代会】德术并举:岗位上彰显医者风范好医师网24小时在线答疑
近年来,我校附属医院医疗业务量大幅上升。2012年,门急诊量达1841万余人次,入院救治病人41万余人次,住院手术病人23万人次。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的艰辛、忘我和奉献。
在建党92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本版特别选登8位默默工作在医疗一线的“平凡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的是我校附属医院医务群体的“正能量”,同时也是对“一切为了病人”的最好诠释。
“无影灯下,全神贯注的医护人员”——这是夜以继日忙碌着的我校附属医院医务群体的一个缩影。
临床医生查房
放射治疗定位
护理志愿服务
惠民义诊活动
潘柏申
乐当我国检验医学“行业先锋”
潘柏申,共产党员,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上海市十佳医技工作者。
他是上海规模最大的医院检验科主任,面对海量的检验任务,他始终换位思考给予病人最大的方便,优化流程让标本走最短的路,让检验人员做最少的动作,与时间赛跑,更与生命赛跑,完成了“检验大提速,报告当日取”,实现了长三角地区患者“一日就医”的梦想。在他眼中,质量是检验科的生命线。他带领的中山医院检验科成为上海首家通过ISO15189认证的实验室,首批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他坚持不懈探索,做中国检验医学的“行业先锋”。
门诊生化报告2小时可取、免疫组化报告4小时可取。中山医院检验科的速度,在申城医疗机构中可谓“首屈一指”。长三角地区来的病人上午看门诊做检查,下午已报告在手,诊断完毕,一日来回,既方便又快捷。
推动“检验提速”的是检验科主任潘柏申。在同一个岗位当了十几年主任,他没觉得倦怠,依旧热情不减,“每个数字背后,都有鲜活生命。检验科虽不直面病人,却承担与临床一线同样的重大责任。”
作为全市最大的医疗机构之一,中山医院检验数量庞大:每天2000余个生化标本、2000余个免疫组化标本、1000余个血常规……庞大的样本量、多年养成的工作节奏,想要突破这些难关,“提速”绝非易事。潘柏申先给团队成员统一思想,取得共识后,他向传统工作习惯开刀:过去,要等标本全部集齐统一做检验;现在,来了20个标本就开始,周转快了,速度自然提上去了。
经过十几年努力,中山医院的生化检验报告从“隔天取”,提速到5小时、4小时、3小时、2.5小时,直至定格在如今的2小时。
潘柏申还致力于将科内检验质量提升到国际水平。ISO15189是医院检验机构质量与能力认证的国际标准,通过该项认证即标志着医院检验机构的内部管理和技术能力得到了国际认可。他自豪地说:“中国的医学检验能力和水平已跻身世界检验医学的前列。”
在庞大的工作量面前,潘柏申格外强调保证检测质量。检验科对各种质量活动都有相应的文件化要求;专门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实施双人双核制度,及时提出问题、跟踪整改措施;规定每个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填写记录表格以供核查,确保每张报告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的检验应该不会出错”,潘柏申对此充满自信,同时也感到肩头的责任更重了几分。现在,中山医院检验科团队还与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开展实时传输等多项研究,检验水平持续提升。
潘柏申强调,许多人觉得检验就是靠仪器设备,其实,检验方法的选择、经验的判断、检验人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检验质量。“检验科不是简单的辅助科室,70%的临床诊断依赖于检验报告,医疗技术的提升离不开检验水平的提升。”多年持之以恒,他依然相信:检验还可以更有作为。
张国桢
一双“神眼”让影像诊断更精准
张国桢,共产党员,华东医院原放射科CT室主任,上海市十佳医技工作者。
从医近50载,好医师网,张国桢接待过的病人成千上万,读过的片子更是难以计数,作为一名已经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久负盛名的老专家,他始终有一句最实在的大白话:“实践出真知,实践越多,总结的经验越多,为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诊的水平就会越高。”多年来,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华东医院放射科对胸、腹部疾病等的CT诊断形成了自己独到、精深的研究风格,特别是在肺内孤立性结节病灶诊断、肺癌和其它肺部良性病灶的鉴别诊断领域,形成了国内屈指可数的“独门绝技”,对早期肺部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已达到93.1%,其学术地位也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
2005年5月,沪上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医学诊断中心——“华东医院张国桢疑难CT读片中心”宣告成立。每一次读片会诊,张国桢都像是上手术台,用心去读,尽最大的努力将蛛丝马迹尽收眼底,对疑难杂症作出最近似精准的判断。读片中心开诊至今,张国桢和他的团队接诊的患者已接近5000人,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病人越来越多,虽然他倾尽全力,但目前预约的病人仍然需要等待两个月左右。每次读片,张国桢总是要从下午一直延长到傍晚,同事们劝他老人家早点结束注意休息,他总是这样乐呵呵地搪塞:“我多读几张,就能少几个焦急等待的家庭”。
张国桢有一个习惯,每次外出参会,都会早早地来到会场,尽可能坐在前排,用随身携带的摄像机和照相机,把一些讲者的好经验摄录下来,回来后自己揣摩,并供年轻医生学习。这些年来,凡是有机会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当其他专家外出浏览当地风土人情时,他总是揣着他的照相机,花大量的时间研读会议展板论文,拍摄优秀论文,把国外学者的新方法、新经验带回科内。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养鱼世界:源自于台湾的红尼罗鱼好医师网24小时在线答疑
- :下一篇:甲状腺结节最好的办法是那种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