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秋雨易让人患“秋雨
水母网10月27日讯(YMG记者 于明君 通讯员 王善浩) 秋季是个“多病”的时节,气温变化较大,空气干燥,过敏原也比较多,可引发多种疾病。烟台市卫生监督所根据历年的发病情况,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四类秋季多发疾病。
受冷空气影响,胃病复发患者增多
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导致胃病的复发。10月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由于气温下降,人体受冷后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收缩,抵抗力随之下降,导致胃病复发。
昨日,市民蔡女士与好友聚餐,一通生冷食物下肚,医生在线答疑,等凌晨回到家,蔡女士就开始腹泻。几个小时后,情况仍不见好转,家人赶紧把她送进医院,医生诊断蔡女士是不洁饮食造成的细菌性肠炎。
市卫生监督所专家介绍,秋天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悬殊,人体受到“秋寒”刺激,胃酸分泌大量增加刺激胃黏膜,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随之减弱,而天气转凉后,很多人食量增加,胃肠功能负担加重,再加上不规律饮食及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了秋季胃肠疾病的高发。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养护胃肠。尽量停止食用凉拌菜、冰镇饮料等食物,原本就有胃肠疾病的患者,更应饮食清淡,避免吃辛辣食物。
被蚊虫叮咬导致皮肤感染
近日,市民小黄的皮肤被病源寄生虫和蚊虫叮咬,出现红肿且奇痒,搔抓后继发细菌感染,出现了脓疱疮(疹)等。医生表示,被蚊虫叮咬之后切不可抓搔,可涂抹风油精、清凉油消肿止痒。
秋季又是皮肤病的一个高发季节,最近一段时间,在皮肤医院前来就诊的皮炎患者每天都能遇到几十例。皮炎现象为:面部损害多见于鼻翼、鼻唇沟和眉弓,有淡红色斑,覆以油腻性黄色鳞屑,常满面油光。胸部、肩胛部,初为小的红褐色毛囊丘疹油腻性鳞屑,后渐成具有细鳞屑,边沿有暗红色丘疹及较大的油腻性的环状斑片。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头皮、面部。
按理说,皮炎应该是在夏季高发的疾病,为何在秋季却突然爆发?专家指出:低估了紫外线的强度是主要原因。原来,立秋后气温的确是有所下降,但紫外线强度却并没有下降。然而,不少人却因为天气凉爽便不再使用防晒霜。此时,再加上秋风一吹,空中云量减少,缺少遮挡物的阻拦,紫外线更是肆无忌惮地照在皮肤上,从而诱发皮炎。现在出门,仍应涂抹防晒霜,但可以适当降低防晒霜的防晒倍数,减轻皮肤的负担。
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到来
天气渐凉,容易引发慢性疾病或导致慢性病的复发。近日记者走访市区各大医院了解到,因天气渐凉,就诊患者明显增多,而其中多数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市卫生监督所专家表示,秋季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它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且适应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因此要针对气管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积极配合治疗。秋季草枯叶落,空气中过敏物较多,这也是诱发气管炎的病因之一。应避免与过敏因素接触。另外良好情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要改善居室环境,空气要流通新鲜,没有烟尘污染。
日常生活中,居室应该注意保持空气流通,并酌情给室内加湿。上呼吸道不好的人特别是气管炎患者应该戒烟。香烟中的化学物质如焦油、尼古丁、氰氢酸等,可作用于植物神经,引起支气管的痉挛,从而增加呼吸道阻力;另外,还可损伤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及其纤毛,使支气管黏膜分泌物增多,降低肺的净化功能,易引起病原菌在肺及支气管内的繁殖,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秋雨病”呈抬头趋势
秋天雨量多、气压低、湿度大,可以对人的血压、血沉、尿量等产生影响,医生在线答疑,有些人容易出现沮丧、抑郁情绪,即所谓的“秋雨病”。那么针对这些“秋雨病”,因该如何做好预防呢?
市卫生监督所专家表示,天气变凉会使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和冠状动脉痉挛,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秋季还是支气管炎和哮喘病的高发期,同时,秋天人们还容易出现心情沮丧、情绪抑郁等情况,这就是所谓的“秋雨病”。在秋雨季节,人们应当根据天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及时调整情绪,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克服秋雨天气对人的影响,一是加强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二是根据天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清养肺胃良方--麦门冬汤
- :下一篇:秋冬寒冷护好8个部位让你安然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