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家】王海燕:医者菩提心(1)
光明日报记者 郭红松摄
人物简介
王海燕,生于1937年,好医师网,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际肾脏病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内科杂志》主编及6个国际专业杂志编委。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出版专著7部。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项22项。2006年4月获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卓越成就贡献奖章,2013年6月获得国际肾脏病学会Roscoe R.Robinson奖和首届国际肾脏病学会先驱者奖。
与长者对坐,言语间有真性情,闲话中见大胸襟。
她评论科研工作:“做科研你求什么?写篇文章,单位给点钱,评个什么奖,获得个什么头衔,so what(又怎么样呢)?你的研究能够成为全世界的临床治疗指南,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她评论各种肾脏病发病机制研究:“搞清楚这些问题太重要了。如果中国的肾脏病学家能在若干个关键问题上起着系统性引领作用,可就实现了我的‘中国梦’了。”
她评论手头的大项目:“外国的专家就说我:你可胆子够大的啊,钱没到位就敢启动。我回答:一边做一边筹钱吧,哈哈。”
她评论自己的学历:“快要答辩的时候就文化大革命了,我论文印好了都没来得及答辩。现在人家给我填表,都填MD(医学博士),我说我根本没拿过D。”
她指着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三个小猴子挂件,“一个捂住眼睛、一个捂住耳朵、一个捂住嘴巴,意思是不看、不听、不说。我儿子送我的,说我老爱管闲事。”
她展示学生送给她的一张照片,“美国犹他州峡谷里的两块石头,天然的,名字叫balance(平衡)。一个大石头能在小石头上保持平衡,风吹雨打都站得住,这场面见哲理。”
她回忆去尼泊尔时俯瞰喜马拉雅的感触:“天地悠悠,人太渺小。所以不必斤斤计较。”
“中国肾脏病学之母”王海燕教授,刚刚获得国际肾脏病学会(ISN)“R·Robinson奖”和“国际肾脏病先驱者奖”的第一位中国人。对于中国肾病学界甚至医学界而言,这是新闻沸点,也是历史时刻。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个奖项,好医师网,不过当事人却一句都没提起。
[责任编辑:杨煜]
9
1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王海燕:医者菩提心
- :下一篇:冬瓜食疗利减肥 让你瘦身乐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