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结对合作:大医院跑马圈地?好医师网
南报网讯 (记者 查金忠 )【新闻提示】今天(9月26日),省中医院与秦淮区政府签订卫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院将与秦淮区社区医疗机构紧密合作,提升秦淮区医疗服务特别是中医服务水平。业内专家认为,大医院与社区合作,将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使不同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使用,也有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但也有人担心,类似“结对”合作更有利于大医院“锁定”病人,造成“大者恒大”局面,好医师网,挤压相对弱势医院的生存空间。
大医院“牵手”社区,合理分流病人、充分利用资源
秦淮区卫生局局长金宝强介绍,新秦淮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服务居民91.54万人。由于辖区内多为老南京人,对中医特别喜爱。与省中医院“结对”后,双方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分担不同工作,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
“现在我们有两个康复病区、50张康复病床。与省中医院深度合作后,我们接诊病情较重的病人,可以上转至省中医院;省中治疗后病情稳定的病人,则下转到我们这里,省中的专家也会跟下来查房、指导后续治疗和康复。这样,病人的治疗、康复更系统,医疗资源的利用也更合理。”月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薛坚说。
石门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董玉中告诉记者,该中心服务人口有11.6万人,以中医骨伤科等为特色,百姓对保健、康复指导的需求也比较多。“我们今年新辟了250平方米的骨伤治疗空间,与省中医院骨科合作后,肯定会提升我们中医骨伤的技术水平和诊治能力,提升对周边老百姓吸引力。”
省中医院院长方祝元介绍,该院与秦淮区的合作,采取医疗科室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的形式。医院15个重点专科分别与12个社区“结对”,在“对子”搭配上,充分考虑了社区辖有人数、百姓实际需求、疾病统计数据等多种因素。双方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除了上、下级医院互相转诊,合理分流病人、充分利用资源外,省中还会派专家到社区坐诊、查房、授课,与社区医生共同随访患者;社区则选拔、推荐优秀医生省中培训、进修;社区卫生中心统计的基层疾病数据、跟踪大病后治疗效果等,则将由双方共享。
该院副院长吴文忠告诉记者,医生在线答疑,对于合作社区转入的病人,医院特别开通了“秦淮区双向转诊绿色窗口”,病人只要持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上转单,便可进行转诊,医院在服务台设有专人专本登记,需要专家就诊者,可以和专家协商加号或预约;则相对优先安排床位,安排专人送至病区。
“大小结对”合作好处明显,亦引发“大者恒大”担忧
据记者了解,类似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结对”在南京已非首家。2009年10月,中大医院与玄武区卫生局下属社区医疗机构合作,该院派出科主任担任玄武区区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副主任,到社区坐诊,提供培训、技术支持、业务指导;社区无法解决的疑难病例,则通过转诊方式,转入中大医院治疗。
栖霞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在区卫生局牵头下,与省人民医院开展合作。省人民医院对该区整个医疗卫生系统进行帮扶,还派出普外科、消化内科、心血管科等专科的资深专家,每周到栖霞医院开设专家门诊,周边居民则可以通过基层医疗机构预约省人医的专家门诊、手术等。
“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这种业务合作,已经具有了‘医联体’的雏形。”东南大学医学院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医疗联合体”是国家卫计委确定的2013年医改工作重点之一,旨在通过上下级医疗机构的联合,构建全新的医疗服务体系。
“大小结对”合作好处显而易见,然而也有业内人士忧虑,这种结对会不会演变成大医院“跑马圈地”、扩张“势力范围”,造成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局面,挤压相对弱势医院的生存空间?
昨天,一位基层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结对”最实质的合作是双向转诊,但现在“上转容易下转难”,合作有些不对等。
“我们希望大医院的培训、技术支持、业务指导等实实在在,不要流于形式。如果合作变成大医院单向‘锁定病人’,意义就大打折扣了。”她说。
“这种牵头‘结对’的大医院实力都很强,如果社区医院接诊的病人都转到合作医院,无疑会抢走我们的病人。”秦淮区一家颇具技术特色的民营骨科医院负责人则表达了他的担忧:本报记者 查金忠 本报通讯员 颜英杰 冯瑶
【新闻链接】
秦淮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科室:
月牙湖中心:神经内科、针灸康复科、骨科;石门坎中心:儿科、妇科、骨伤科、针灸康复科;大光路中心:内分泌科、针灸康复科、推拿科;朝天宫中心:针灸康复科、骨伤科、推拿科;蓝旗社区:老年科、消化科,红花社区与儿科、肿瘤科、妇科;秦虹社区:儿科、妇科、针灸康复科;夫子庙社区:肿瘤科、神经内科;月牙湖社区:神经内科、针灸康复科、骨科;中华门社区:眼科;中华路社区:肾科;淮海路社区:肛肠科、针灸康复科;止马营社区:呼吸科。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梧州市人民医院新院加快建设最好的在线医师网站
- :下一篇:重庆道门口医院皮肤科是三甲医院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