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物有了自己的“三甲医院”好医师网24小时在线答疑
中国江苏网11月4日讯 博物馆里精美漂亮的文物,看得人目眩神迷。也许你不曾在意,这些精美文物也有“生病”的时候。以前,当它们“生病”时,只能挤在狭小的修复室里凭借文物修复员的经验“看病”、“治疗”。不过以后它们就“幸福”啦,因为南京博物院文物科学技术保护研究所有了自己的文物保护大楼(简称“文保楼”)。这间“三甲医院”的落成,让所有文物都不用再害怕“生病”!10天后,这里将正式为全省文物进行修护。
江南时报记者程岚岚
西医上阵为青铜治“癌”
据文保所所长万俐介绍,文物也会得“癌症”。他向记者举了个例子:“青铜器上有一种粉状锈,学名碱式氯化铜。它对青铜器来说是致命的。”万所长说,这种有害锈就如同人体的恶性肿瘤,它不光会蔓延,还会传染给其他的青铜器,在文物保护界被称为青铜器的“癌症”。“过去,我们传统的修复办法是用钻头和小刀在青铜器上把锈刮掉,最后清洗是用刷子刷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会损伤其本体。”他将过去用的“土办法”与现在的技术进行了对比,“现在我们第一步会先定性,,用X光对其衍射,分析这是什么种类的锈;第二步再定量,看它的成分分别由多少铜、锡、铅构成,医生在线答疑,然后用柠檬酸把它除掉;第三步用超声波结合一种科学试剂就把青铜器上的锈彻底清洗掉了。”
等把青铜器的“癌症”去掉以后,还会再给它做一个“缓蚀保护”,就好像给它穿了一层外衣,其实就是肉眼看不见的一个涂层,可以防潮,并阻断空气对其氧化而再次形成腐蚀。“国际上这种涂层一般是用丙烯酸树脂做的,而南博所用的是氟橡胶,是我们文保所自主研发的专利。”万所长强调。南博1997年开始建立青铜器馆时就已经用了这个方法,像战国的九女墩编钟这样2000多年前的文物,沿用至今,该项技术十分安全环保,用于青铜器的保护效果十分理想。
应用3D打印机技术
在好莱坞大片《十二生肖》里,有一段故事说的是,成龙用手套扫描兽首,而另外一方则配合将其复制。其实这一看似夸张、科幻的技术就是现下非常流行的3D打印机技术。南博文保所的负一楼里就有这台“时髦”的3D打印机,那么3D打印技术是如何与文物保护结合起来的呢?原来,以前复制文物的时候需要扫描后再制作模型,非常麻烦。现在可以将文物扫描后直接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就像制作雕塑一样。“如果有损坏的文物,可以通过这种技术将缺口模拟打印出来,材料一般用树脂做成,方便建模。”万所长介绍道。
[1] [2] 下一页
原标题: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