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发热病区护理单元:此处无声胜有声
2015-5-9 9:34:20
来源:黄山新闻网 作者:
此处无声似有声
黄山新闻网5月9日讯(邓国强)步入光线稍暗的黄山市人民医院8号楼一楼,映入眼帘的是“发热病区”四个字。据该病区护士长姚伟介绍,虽然这里的医疗条件从表面上看,有些简陋和单一,但这里医护人员却不简单。因为他们已成功地救治了安徽省确诊的第四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多例危急重症新甲流病例。
2006年12月17日下午,休宁籍患者李先生因咳嗽、头痛、四肢酸痛、低烧三天后,辗转来到该院。经查,体温达39℃,左肺上叶及中下叶有片状模糊阴影。考虑到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等因素,且与一年前休宁某医院出现的病例极其相似,医院立即对他进行了隔离性救治。在这场救治过程中,临时组建的护理单元,在该院院内外专家及呼吸内科程文主任医师的指挥下,不仅参加了随叫随到的专家组病例分析会,而且还将讨论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对该病的达成的“共识”传递给参加救治的各位护理人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这里医护人员近半个月的齐心救治,李先生重获新生,医生在线答疑,这让全院的医务工作者高兴不已。就在他即将出院之时,一条消息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出:李先生所患的疾病是高致病性h5n1型人禽流感的诊断。 这是自2005年11月中国建立人禽流感病例通报制度以来,安徽省境内确诊的第4例病例,前两例患者均已病故,而李先生的有幸成活,与医护人员半个月内辛勤努力和艰辛付出是密不可分的。
为应对随时到来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该院于2008年5月在感染科大楼一楼挤出地点,专门成立收治肺结核等感染性疾病。
2009年5、6月间,数名来自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籍的学者、游客,陆续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经过这里医护人员的努力,患者很快痊愈出院。
2009年9月,随着黄山市某学校一日内多名学生出现了发热、咳嗽、全身酸痛等症状,该院立即派出医护人员进驻该校,全天候处置和救治该校发热师生。与此同时,我市中心城区及各区县先后出现了甲型流感病例。该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接诊和收治患者。适时开设发热门诊,重点接诊危急重症,高峰时段日均接诊各类患者百余人次,其中,采取输液方式进行治疗的发热患者也达近百人,此项工作持续近半年。自2013年11月起,甲型h7n9流感又一次侵袭我市,该病区的医护人员在医院的统一部署下,持续关注,并根据国家、省、市卫生主管部门的防治要求和疫情变化特点,进行处置。半年来,该病区在医院多部门的协作下,共成功救治8例危急重症甲流患者,得到了省市卫生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
2012年元月,该院根据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的需要,适时筹建了呼吸病区重症监护室(俗称呼吸icu)。在院部支持下,购进呼吸机、监护仪等高精尖抢救设备数台。有了这些抢救设备,该病区曾经成功救治近150名的呼吸内科重症病人。
2012年元宵节,祁门患者江女士,就诊于多家医院,均因病情危重转送至这里。经诊断:呼吸极其困难,动脉血血氧饱和度持续维持80%左右(正常血氧饱和度:98%以上)的江女士,所患疾病危重症肺炎。医护人员冒着随时被感染的危险,穿上隔离衣为其进行气管插管。家属见此病情和危重程度,很少床边陪护,这里的护士便成了江女士的“依靠”。一有事情就按传呼器,而医护人员却也没有表现出一丝不耐烦。经过近一月的治疗,江女士脱离了生命危险,并恢复健康。临出院前,医生在线答疑,家属为这里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发一只护手霜,并叮嘱:为了我们患者您们做到经常洗手,但皮肤一定要保护好。
结束采访前,我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听到似曾熟悉的各类抢救设备所发出的的刺耳警报声。姚玮和她的7名护士姐妹告诉我们,这里最近比较平静,她们希望这里警报声永远别再响起。她们补充到:“我们会一直保持警惕,应对随时出现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责任编辑:文潮] 标签: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攀枝花:密地桥弃婴终于被父母接回家
- :下一篇:一根胃肠减压管 解决肠梗阻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