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备药不宜过多 定期清理合理存放 新华网上海频道新闻
“囤药”:有百害无一利
每家每户有只小药箱,准备一点红药水、消毒棉花球、创可贴、麝香保心丸……这是好习惯;但大量“囤药”,却是个不好的习惯,它有很多弊病:
第一,“囤药”时间长了,有的药品接近或过了有效期,药效便发挥不出来,医生在线答疑,甚至会分解出一些有害物质,医生在线答疑,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伤害了身体。前年秋季,我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心肌炎住院,有种治腿部水肿的导尿药片很管用,服了药很快消肿。今年腿部又肿胀,找出剩下的几颗吞服,却不灵光了。我去问医生,医生告诉我有的药品接近有效期药效会起变化的道理。有的居民总以为家里囤点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其实,他们一不懂医道,二不明药理,在家里“自做郎中自撮药”,是非出毛病不可的。
第二,今年H7N9禽流感的发生,就给大家上了一课:家中虽有药,却并非可以随随便便服用的。据报纸透露,上海感染禽流感的有些老年人,发现咳嗽、咯痰等症状后,却没有立即上医院找医生和测体温,而在家里吞服几颗治感冒的药片,以为解决问题了,隔了四五天被疾控中心发现,并测出为H7N9禽流感阳性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结果都并发肺炎而死亡。相反,有些发病更早但住院也早服药也早的老年人,却逃过了这一劫,如今都病愈出院了。我把这正反两例,在公园里说给老友听,大家都说有点“后怕”,说“假如自己那时感染了禽流感,或许也会在家里找药而不去医院,因为我家也有‘囤药’的习惯,有伤风感冒一般都在家找药吃的”。
第三,随着医学的发展,医药工业的发展,药品也在不断变化。有的药品疗效很好,但今天已有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有的药品过去是名牌,如今用新技术一查,却查出了新问题;有的药品过去只有进口的,现在已有国产的,疗效基本相仿,价格却降下来了;……时代在变,药品在变,你却大量囤着过时过期的药品,岂非自寻烦恼?!那个有名的“菖菖降压片”,前一段时间传媒不是说有什么问题吗?这种药囤在家里,真是自找苦吃。我在肺科医院治病,常用一种吸入剂,虽然常用,也不囤积。看来我不“囤药”做对了,因为这种吸入剂,过去只有进口,现在已有江苏生产的,价格便宜近一半。所以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囤药”,食品要吃新鲜的,药品也要服用新鲜的。
居民“囤药”的习惯,是过去实行公费医疗和劳保制度留下来的负面效应,是“多配药占便宜”思想在作怪。其实,这种大量“囤药”,除了上述弊病,对国家来说,会大量浪费资源和医疗保险基金,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我们应该诀别“囤药”,提倡“绿色用药”。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 :上一篇:30位申请人拟获40.2万东莞福彩救助金
- :下一篇:中国企业家参访葛兰素史克:走进世界制药巨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