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辰(主治)
刘星辰(主治)医生介绍
简介:一、科室简介呼吸科年门诊量在6万人次左右,年收容住院患者约1200人次左右,疾病种类涵盖呼吸系统各种常见、疑难和危重症疾病,住院外地患者比例高达40%以上,疾病种类之广为国内医院所罕见,每天均有许多患者远地慕名前来就诊。为保证门诊质量,常规门诊由本科医生以上出诊,包括全日制门诊、夜间门诊、周末门诊和节假日门诊,另外每天还有副医生以上专家出诊(包括周末门诊和节假日门诊);现有专病门诊2个(变态反应、打鼾及睡眠呼吸障碍),近期还拟开展哮喘、脏器移植相关肺炎和肺癌联合门诊等专病门诊。二、专家介绍学科带头人刘又宁:技术二级,医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常务理事兼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亚太呼吸学会(APSR)执行理事,美国ACCP学会资深会员(FCCP),《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执行总编,《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等5种医学专业杂志副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等20余种专业杂志的编委,在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等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先后在国内首次发现并确诊了三种疾患:“首例饲鹦鹉肺患者”,“首例大陆居民爱滋病患者”,“首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并且在2003年确诊并报告了北京市第一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发表中、英、日文论文300余篇,主编了《机械通气与临床》、《支气管哮喘的基础与临床》、《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学》、《临床肺功能》等6部专著。以第一完成人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1991年被国家教委及人事部联合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归国人员”的称号,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军队科技银星称号,1999年被总政治部及国家人事部授予 “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9年获解放军干部保健工作特殊贡献奖,2003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5年被总后勤部评为“全军优秀教师”,2006年荣立二等功。科主任陈良安:医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中青年委员,美国ACCP学会资深会员(FCCP)兼国际董事,《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杂志》等10余种专业杂志的编委或特约审稿人,专科技术全面,尤其在危重症诊治、肺癌的诊治、气道介入治疗和分子导向治疗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汪建新:医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担任《中华临床杂志》、《中华实用医学杂志》和《军医进修学院学报》编委,《中华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解放军医学杂志》等期刊杂志特约审稿人。从事呼吸内科医疗、保健、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专业技术全面,尤其在呼吸科危重病、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疑难病诊治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对急性肺损伤临床及基础研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支气管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理论基础。发表论文70余篇,作为副主编出版专著1部,参与撰写专著5部,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各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奖2项。赵会泽: 医生,学士学位。 1993年在日本大分医科大学进修1 年。ASCO和CSCO会员。30年来一直从事临床工作,对呼吸系疑难病例的诊治及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有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很深的造诣。擅长通过纤支镜行 TBLB、TBNA及LAG等特殊检查,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纤支镜YAG激光治疗气道阻塞。主编专著1本,参与编写5本。发表论文30多篇。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成果奖4项。余秉翔:1999年~2000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ASCO和CSCO会员,《中国误诊学杂志》和《药物不良反应》编委,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感染学组成员。临床经验丰富,在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肺癌的诊断与化疗方面(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分子导向治疗)、APC(氩离子刀)治疗大气道病变、内科胸腔镜等呼吸系统介入领域、膈肌病变及肺间质纤维化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较深的造诣。作为副主编出版专著1部,参编3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成果奖2项。胡红:医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日本东京医科大学医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及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后。中国哮喘联盟北京分会委员。担任《中国实用免疫变态反应和哮喘杂志》,《疑难病杂志》和《国际呼吸杂志》编委。于1995年发现我国第一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于1997年发现我军第一例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高压、结节病及间质肺疾病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较深的造诣。两次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负责人并担任全军十五、十一五课题负责人。迄今发表中、英、日文论文30余篇。参加编写专著三本。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和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解立新:副医生,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临床呼吸生理与ICU学组委员,美国AARC学会会员。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熟练应用气管镜、氩离子刀等设备进行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呼吸危重症疾病与呼吸康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有一定的擅长。以第一申请人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面上基金和解放军总医院创新基金的资助,并以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国家863课题、国家十五重点攻关课题、军队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攻关课题、中欧国际合作课题等课题的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SCI收录4篇,影响因子累计达8.2分,分别以第三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第二完成人获得全军多媒体教材一等奖1项。王培兰:副医生,硕士学位。一直从事临床工作,对呼吸系疑难病例的诊治及肺癌的诊断有较丰富临床经验,好医师网,擅长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及过敏性哮喘诊治。在国内较早设立变态反应门诊,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查患者过敏原,通过采用包括脱敏治疗、全身和局部抗过敏治疗等方法诊治大量过敏性疾病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中过敏原的筛查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参与多部专著编写并有专业学术论文发表。李玉柱:副医生,硕士学位,亚洲和中国睡眠研究会会员。从事保健工作多年,获得全军保健先进个人称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部肿瘤,特别是睡眠呼吸障碍的诊断治疗(呼吸机治疗、药物治疗、口腔矫治器治疗)及呼吸心理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较深的造诣,对慢性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的诊断和治疗也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论文近20篇,主编专著1部,参加编写专著5部,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方向群:副医生,博士后,副医生。2001年~2002年日本杏林大学访问学者。在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及肺间质病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APC(氩离子刀)治疗大气道占位男性疾病变、内科胸腔镜对胸膜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第一申请人先后获得军队面上基金和教育部基金的资助,发表论文20余篇,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1项。佘丹阳:男,好医师网,医学博士学位,现任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副医生、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感染学组工作秘书,主要从事呼吸道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面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在弥漫性肺疾病及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治方面也有一定专长。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明了一种可用于临床的高产AmpC酶致病菌的检测方法,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3100554.3),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编写专著7部,是国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编写专家组成员,参加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疗方案》的修订工作。崔俊昌:副医生,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细菌耐药的预防及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了《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学》、《现代呼吸系疾病治疗学》及《新编临床药理学》等专著的编写。以主要完成人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对呼吸系感染性疾病、慢性咳嗽、肺心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治有一定经验。三、医疗特色:呼吸危重症治疗:在国内率先建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在机械通气及新技术的应用、多脏器功能不全救治等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率先开展了He-O2混合气吸入治疗重症哮喘和COPD的研究,均获得了满意疗效;在国内外率先将死腔内气体吸出技术用于COPD的治疗,并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死腔气体置换技术的智能化呼吸机;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利用P-V曲线确定比较好PEEP、潮气量等个体化机械通气技术和汽化吸入PFC治疗ARDS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曾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治:确诊了我国大陆居民首例艾滋病、饲鹦鹉肺和北京地区首例SARS,率先系统进行了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流行男性疾病学调查及耐药机制相关研究,对重症肺炎、脏器移植相关肺炎尤其是细菌耐药和抗生素合理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救治成功率居国内领先水平;曾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已申报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肺癌综合诊治和个体化治疗:在国内最早开展有关血清肺癌标志物的相关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发现并报道了1条肺癌转移相关基因 LCRM-1,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经纤支镜激光治疗肺癌合并大气道阻塞的工作;结合肺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包括化疗、放疗、生物免疫、局部介入和分子导向等综合治疗,在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措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曾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胸部疾病介入诊治:在国内较早开展了气管镜检查和经气管镜激光治疗大气道占位男性疾病变、气管内支架植入等;目前已拥有氩离子刀、血朴啉光动力治疗和内科胸腔镜等设备,下一步拟引进内科气管镜下治疗肺大疱技术,可以对气管支气管、肺组织和胸腔疾病进行微创介入诊断和治疗,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治:在国内较早设立变态反应门诊,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查患者过敏原,通过采用包括脱敏治疗、全身和局部抗过敏治疗等方法诊治大量过敏性疾病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中过敏原的筛查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专病门诊时间:每周二(专家)、四(普通)下午。睡眠呼吸障碍疾病检查及治疗:在军内率先开展了睡眠呼吸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有3张睡眠监测床位,目前每天能安排3-5个病人进行睡眠检查。呼吸科睡眠中心能够开展多导睡眠图、初筛检查、多次小睡实验、呼吸机治疗压力滴定、睡眠心理评估、阻鼾器治疗及药物治疗研究。打鼾及睡眠呼吸障碍门诊能够给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其他诊治和咨询服务。专病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 :上一篇:早春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高发季
- :下一篇:火罐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