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18次列车全程“特护”怪病男孩进京求医最好的在线医师网站
K818次车长蒋秀英询问张警匀小朋友病情
列车长蒋秀英送母子二人下车
中新四川网8月4日电(任爽 吴晓丽 摄影 陈娟)“慢点、慢点,注意氧气袋….”8月2日下午17时15分,在成都火车站和成都客运段列车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的4岁小男孩张警匀和母亲牛庆芬一起,怀揣最后一份希望,顺利登上了成都开往北京西的K818次列车,踏上了进京求医之路。
为救孩子,站车开辟绿色通道
由于张警匀病情危重,无法乘坐飞机进京看病,而暑运期间,又无法第一时间购买到合适的火车票,无赖之下,牛庆芬在媒体的帮助下,于8月2日下午找到了成都铁路局成都客运段。
“救孩子要紧,赶紧联系……”成都客运段得到孩子病情危重急需治疗的消息后,相关负责同志立即与成都车站等相关部门协调联系,果断决定为孩子开辟“绿色通道”,并通知由该段所担当的成都至北京西K818次列车,在列车员休息的2号车厢为孩子专门预留出铺位,供母子二人使用。
同时,为了确保孩子的旅途安全,K818次列车还根据孩子的特殊情况,从寻医、乘务人员配置、孩子途中的饮食等各个方面,专门召开乘务组工作会议,制定出整套服务方案和应急措施。
8月2日下午17时15分,医生在线答疑,在成都车站和成都客运段列车工作人员的充分准备和全力协助下,张警匀背着氧气袋,和妈妈一起顺利登上了开往北京西的K818次列车。
争相照顾,列车上演爱心接力
张警匀和妈妈上车后,列车长将秀英就一直陪在母子二人身边,忙着进行安排,并全面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
据孩子的母亲牛庆芬介绍,他们是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镇人,今年41岁,张警匀是他的第四个孩子,今年刚满4岁。张警匀从2岁开始,就屡屡出现呼吸不畅、哮喘等症状,为了儿子的病情,两年来,她带着儿子四处寻医问药,当医院确定孩子的气管内存异物,而且很可能是肿瘤后,她无奈之下只有带着孩子来到了成都,希望能找到大医院得到更好的治疗。
按牛庆芬的话说,睡着是张警匀最好的状态。从两岁开始,他就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玩耍,一天比一天加重的病情,就像噩梦一样缠住这个可怜的孩子。然而,手术的难度,以及巨大的风险,没有医院敢贸然手术,后在医院的建议和媒体的协助下,他们最终决定怀揣最后一份希望前往北京求医。
根据孩子病情主要是呼吸困难的问题,列车长将秀英果断决定,将母子俩单独安排在一空,以保持空气流通,给张警匀提供最佳的旅行环境。针对K818次列车到北京全程要运行27个多小时的实际情况,列车一开出成都站,列车长蒋秀英就安排列车广播室进行广播寻医。
寻医信息播出后,很快得到了旅客中医务工作者的响应,一名到遂宁的医生和一名到新乡的护士均先后来到了2号车厢,了解张警匀的病情。随后,蒋秀英车长仔细询问了医生这种病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拿来纸和笔,一字不漏的记下来。到新乡站才下车的一名随车“护士”还主动提出,愿在途中与列车工作人员一起,照顾小警匀,很多旅客也都闻讯赶来,关心母子俩的旅途生活,和乘务员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全程特护,吃喝均为特制食谱
为了使张警匀在旅途中得到更好的照顾,列车乘务组还专门安排了一位受过红十字救护员培训且细心的女乘务员在2号车厢。同时,乘务组两名车长不论谁当班,医生在线答疑,都坚持随时到2号车厢了解孩子的情况,以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这些饭菜孩子不能吃,我们一起去问问孩子的母亲,了解一下。”到了用餐时间,列车长蒋秀英想到孩子的病情,便叫上餐车工作人员一起,再次来到母子二人身边,并征求了孩子母亲和随车“护士”的意见,根据孩子只能吃流食的特点。列车长专门召集餐车厨师、餐车长一起,为张警匀研究制定了一张特殊的“病人食谱”。
“稀粥多熬一会儿,明天早上就送鱼汤面……”每一餐,列车长都一次又一次的叮嘱厨师,一点都不敢疏忽。同时,还专门安排餐车工作人员,将母子二人的每顿饭都送到铺位上,以免张警匀过度活动造成呼吸困难。
寻氧解急,男孩顺利抵京求医
“快拿氧气,孩子呼吸很急促。”尽管列车细心照顾,但8月3日凌晨3点,孩子病情还是出现了变化。开灯、拿氧气袋、接水……经过一阵忙碌,张警匀终于慢慢稳定了下来。
可是,一袋氧气很快已经用完,还有10多个小时,孩子可不能断氧,对于张警匀来说,这可关系着他的生命。为了张警匀的安全,列车长蒋秀英拿起电话,焦急的与沿途车站进行联系,想方设法在第一时间将氧气补充上来。最终联系到了三门峡车站,并敲定了购买氧气的事宜,蒋秀英车长心里这才踏实下来。
8月3日上午9时35分,列车正点驶入三门峡车站,列车一停稳,车站工作人员便将两袋氧气顺利的送上了K818次列车,解决了燃眉之急。
8月3日20时57分,通过列车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张警匀在母亲的带领下,终于乘坐K818次列车顺利抵达北京西站。母子二人走下列车,在夜色中手牵手离开站台,步伐沉重而坚定。(完)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