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均期望寿命10年增长4岁:我的健康谁做主好医师网
天津北方网讯:2002年,天津人均期望寿命为77.18岁。 2012年,天津人均期望寿命达81.19岁,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随着天津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10年来本市人均期望寿命增长了4岁。什么是“人均期望寿命”?是实际上的人均寿命,还是人们期望能活多少年?
【疾病因素】
慢病持续增长
影响人均期望寿命的第一直接原因是死亡率的大幅下降,特别是婴幼儿死亡率的下降。1980年以前,我国人均期望寿命的增加主要是低年龄组死亡率的下降所致。而1980年后,人均期望寿命的增加主要是中老年人口死亡率的下降所致。而天津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已经连续6年控制在10/10万和6%。以下,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其次,30年来,疾病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染病对人们健康的影响逐渐降低。天津市疾控中心疾病监测科主任王德征告诉渤海早报记者,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传染病是影响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我国城市1970~1980年代,人均期望寿命增加主要归因于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低年龄组肺炎)、传染性疾病死亡率的下降。而到了1980~1990年代,人均期望寿命的增量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中老年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死亡率下降。但是,慢性疾病如心脏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的死亡率持续增长,导致人均期望寿命呈负增长。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构成了死因谱的85%以上,慢性病患病率的持续增长不利于我国人均期望寿命的升高。
天津疾控部门的相关统计数字表明,目前,天津死亡病因排在前五名的分别是:心脏病、脑卒中、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其中,2000年以前,脑卒中排名首位,随着脑卒中后遗症治疗水平的上升和天津在2012年启动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工作的开展,脑卒中死亡率有所下降。
与传统影响因素相比,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过多年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其影响因素已显现出自身地域特点。家住红桥区某小区的李奶奶常年患有高血压,她告诉渤海早报记者,现在社区医院里有一个自己的“健康档案”记录身体情况。由于自己需要常年服用降压药,所以现在常用药都去社区买,而且隔段时间,社区医生还会上门为自己测量血压。有了“家庭医生”以后,自己的血压非常稳定。
【卫生因素】
医疗体系完善
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医疗水平的提升,都对人均寿命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天津市近年不断加大投入,调整卫生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打造一批强势医疗学科,构建起以3个医学中心、5个区域性医疗中心和一批重点专科医院为龙头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市属、区县医院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模式初见端倪。
2007年,天津市在全国率先由政府出资,免费为居民提供慢性病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妇儿保健、传染病防治等18项公共卫生服务。2009年,市区两级财政斥资2.29亿元,使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补助标准由人均10元提高到20元,为5.21万15岁以下人群免费补种乙肝疫苗,完成宫颈癌、乳腺癌筛查2.32万人。2011年全市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支出达人均30元,为全市超过50%的城乡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好医师网,老年人健康管理范围扩大至35岁以上慢性病患者,有力促进了市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与此同时,自2009年起,天津市还提高了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将城镇职工医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4.4万元提高到5.5万元,2010年大额医疗费救助标准由5.5万元至25万元提高到15万元至30万元,城乡居民医保一级医院报销比例由55%提高到75%。
此外,到“十二五”末,每个郊区县都有一所三级规模的综合医院和二级甲等以上标准的中医院,每个街道、乡镇都有一所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每个村都有一个达标的卫生室。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210/10万以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人口覆盖率达到90%,医院平均住院日下降到12天以下,医药费用个人支付比例下降到30%以下,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占全市医院床位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社会因素】
经济教育影响
人群的死亡有先天、遗传等内生性因素,同时也有由于感染、营养、环境等外生性因素。而社会经济因素对死亡影响较为明显,从而影响人均期望寿命。相关数据表明,在影响健康水平的各类因素中,医疗卫生因素占40%-50%,环境、心理、营养等社会因素占40%,受教育水平占10%-20%。而收入支配又共同影响着环境、心理和受教育水平。所以,期望寿命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经济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期望寿命高。国内不同省份之间期望寿命的差别与经济发展水平也呈正相关,北京、上海、天津地区期望寿命均超过80岁,而甘肃,宁夏等地区期望寿命不到75岁。
2009年,天津人均期望寿命首次突破80岁,达到80.65岁,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目前全国人均期望寿命最高的是上海82.41岁。
在社会因素中,受教育水平占10%到20%。王德征主任介绍,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对人口死亡的影响还是存在的。在市场经济时代,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口,易于取得一个较好的工作岗位,随之而来的不仅是劳动报酬较为丰厚,还可以享受较好的医疗保险。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口,就业岗位往往是劳动强度大,劳动保护条件差,报酬相对较低,缺少医疗保险,影响身体健康,死亡率较高。文化和经济是紧密相连的,各种文化程度的死亡人口的比重因受地域经济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
此外,随着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知识面会大大拓宽,比较了解营养、卫生、体育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能够按照科学的方法从事生活、工作和锻炼,并较少沾染不良嗜好和习惯,这将有助于死亡率的降低、预期寿命的提高。
【个人因素】
生活方式选择
(责任编辑:好医师网)